日前,沧州图书馆遇书房·南川耳语城市书吧、河间瀛州书院城市书房、南皮县狮城书房国学基地馆等8个城市书房、书吧,获评沧州市第一届“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阅读空间”。它们或地处繁华街市,或藏于公园一隅,或“镶嵌”在居民区中,有着小而美的空间、品类丰富的图书、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市民在此阅读、学习、品茗,愉悦身心,放松自我。
阅读空间小而美
幽静雅致的空间,书香扑面而来,窗外是繁华的古韵老街,抬头是璀璨的蓝色星空。前不久刚刚开放的“运河书坊”城市书房内,市民正安静阅读。静谧的气氛与南川老街的喧闹繁华形成强烈对比。
200余平方米的书房内,3000余册图书分门别类,政治、社科、历史、文学,应有尽有。这里还定期举办文化活动,成为集读书、创造、展示、社交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这个城市书房由运河区文旅局与企业共同打造,企业负责日常运营及组织活动,与市图书馆、两区图书馆及其他城市书房、书吧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厚积才能薄发,静读才能沉思”“知识无涯,学无止境”……走进河间瀛州书院城市书房,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5000余册图书摆满书架,整齐而有序。外围,书房紧邻美术馆,又与瀛台遥遥相望,水绕荷围,风景独特。小而美的空间内,设计独特,古香古色,别有韵味。读者沉浸在古韵与现代交融的环境中,舒适惬意。
依托“图书馆之城”“文化名家”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目前我市与社会力量合作,已建成包括遇书房城市分馆及书吧、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在内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0多个。其中,各县(市、区)建成城市书房40余个,并统一命名为“狮城书房”,其建设标准、标识及管理都实现了统一,且在区域内通借通还。各种阅读空间的普及,让我市向“15分钟阅读圈”又迈进了一步。
文化传承活动多
最近的南川老街人气颇旺,在各种文化活动和美食、文创的簇拥中,一处文化休闲地——遇书房·南川耳语城市书吧,让不少游人停下脚步,感受不一样的心灵放松。
书吧内,正在进行“跟着课本游河北阅读分享会”,来自市区多所学校的孩子们,将自己学过的课文与河北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联系起来,《赵州桥》《白洋淀》……无论是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还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都令人神往。孩子们观看电影《小兵张嗄》,在一幕幕经典画面中,感受河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从而更加热爱家乡。
书吧自开放以来,既为游人提供休闲阅读空间,也注重文化活动的开展,读者沙龙、公益讲座、影视欣赏、文化交流……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为老街凝聚起文化力量。
南皮县狮城书房国学基地馆,则通过与企业合作,策划多个板块文化活动,一年举办线上线下活动100余场,参加活动者达5万余人次。诗经文化系列活动课程,读论语、讲论语等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古诗文;宋代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等体验活动,让更多市民感受到了国风的魅力;拜师礼、开笔礼、冠礼、射礼等礼仪体验活动,则将传统文化引入了校园,提升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数字加持有特色
院内是柴米油盐,院外是诗与远方。位于吴桥县金域华城小区底商的城市书房,让人们在细碎的生活中寻找到光亮。
在这个最美阅读空间里,除了桌椅、图书、空调等基础硬件外,众多数字化设备,让这里充满现代范儿。电子阅读机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阅读;歌德机,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读者提供图、文、视、听等全方位的数字信息文化服务;自助阅读朗读系统,让阅读更加具象和轻松;无线WiFi,实现联网自由……尤其是通过自主借阅机,读者可轻松借还书,实现了与吴桥县图书馆数字资源一网通、文献借阅一卡通、借书还书一站通。
在南皮县狮城书房国学基地馆,一块AR互动百科全书大屏将书房的现代感拉满,在大屏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与AR技术有机结合,读者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图片中百科模型进行识别与抓取,便能获得最前沿的信息。另外,这里还安装了智慧盘点书架系统,不仅工作人员可以智慧化管理,读者也可以从手机终端查找书目。
青县小读者狮城书房,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了“线上小读者学堂APP讲书导读”,让小读者们在手机上就能轻松拥有众多丰富的阅读资源,并踊跃参与线下阅读活动,摸索出一套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
生动、现代、充满活力,有了数字化的加持,这些百姓身边的公共文化空间,正为人们提供着愈加丰富、愉悦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