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童话《白雪公主》里的角色与医学科普联系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白雪公主吃苹果意外卡喉,王子立刻以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白雪公主遭王后陷害患上面神经炎,王子用面部功能锻炼操助她康复……
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将原本深奥、专业的医学知识,变成一条条大众喜欢且“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的科普段子——
4月11日、12日这两天,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了首届儿童康复护理科普大赛、首届青年医师科普达人秀。沧州市人民医院护理团队创作并表演的4个节目,在数百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3个三等奖和1个优胜奖。与此同时,沧州市人民医院还获得了儿童康复护理科普大赛的最佳组织奖。获此奖项的大多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而像市人民医院这样的地市级医院,只有两家。
“拯救白雪公主”
孙华鲜忙得很——她是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儿科护士,是患儿家长口中的“孙一针”,家长常排队请她给孩子扎针输液;她还是医院里有名的科普达人,经常要忙着“拯救白雪公主”。就在上个月,由她参与创作并演出的医学科普作品《拯救白雪公主》系列情景剧,以及舞台剧《脑瘫宝宝日常姿势管理》,接连获得3个国家级医学科普比赛奖项。
“参加儿童康复护理科普大赛那天,我们中午12点抵达合肥,来不及吃午饭,下午1点就投入比赛,展示完所有节目后,又立刻出发,去参加第二天在苏州举办的青年医师科普达人秀。”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每每提起那段经历,孙华鲜仍激动不已,“那两天实在太累了,但更多的是收获。因为跟我们同台竞技的都是来自国内顶尖医院的团队,能跟他们一起竞争,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作为市人民医院护理科普管理小组的负责人,何君也全程参与了这两场比赛。她说:“其实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健康科普对大众的重要性,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科普活动主要以讲座为主,形式单一,方式也相对枯燥,效果一般。”
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意识到,科普活动,要让人们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才有意义,“科”和“普”缺一不可。
去年,市人民医院儿科的护理人员以童话《白雪公主》为蓝本,创作了一段个性化医学科普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护士们装扮成公主、王后、王子,把原本深奥、专业的医学知识,变成大众喜欢且‘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的个性化医学科普段子,并在当年市护理学会举办的科普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后来,这个作品又在多个幼儿园进行过表演,孩子们非常喜欢。”何君坦言,这个节目给了他们很大启发和鼓励。
此后,在医院支持下,市人民医院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到个性化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中来,他们用更直白的方法、更有趣的形式,解答大众在医学方面的困惑。
做正确的事情
4月25日下午,一场护理科普脱口秀大赛在市人民医院举行。经过前期层层筛选,最终有20名医护人员入围决赛,他们来自市人民医院不同科室,将原本专业、难懂的医学知识,融汇到一个个幽默、睿智的段子里,令在场观众捧腹大笑、收获满满。
在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创作个性化医学科普作品的热情究竟有多高?
翻看作品就能发现,他们的科普作品不光有脱口秀,还有情景剧、快板书、动漫动画……他们试图用各种表演形式将医学知识展示出来。
如今,市人民医院每个科室都有科普管理员,仅今年前4个月,何君就收到70多件个性化科普作品。“这些作品,从编排到演出再到后期制作,全部由医护人员完成。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件事情的,把专业性极强的医学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段子,这本来就很难,此外还得考虑用哪种形式来展现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但何君坚信,他们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医学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科学的观念、方法,不仅对大众的生活有益,对我们的工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坚持的理由
每每提起医护工作者,人们总会想起那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何君和同事看来,给予患者“常常帮助”的方式有很多,科普就是其中之一。
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成立科普管理办公室以来,医护人员经常会走进幼儿园、学校、社区、养老机构、老年大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此外,各科室每个月都会举办“健康教育大讲堂”,每天下午都会进行健康宣教。在儿科,护士们就常常化身为公主、王子,他们针对患儿病情,用有趣好玩的方式,开展专科引导式康复训练,做个性化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医学科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将医学与科普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这条路走好了,不仅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还有助于引导大众远离疾病困扰,让老百姓掌握正确的急症处理方法。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并拓宽职业广度,这就是我们坚持做个性化医学科普的初衷和动力。”何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