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超
这天一大早,在肃宁县万里镇柳家庄村,村民徐万槐家里来了不少客人。
这些客人都是徐万槐招呼来的,而且都是残疾人。他们聚到一起,为的是商量一下如何帮其中一个人把獭兔养殖场开起来。
种下一颗种子
徐万槐51岁了。5岁那年,在一次持续多天的高烧后,徐万槐被确诊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并落下肢体残疾,从此走路一瘸一拐的。
身患残疾,再加上17岁就离开了学校,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家人一度忧心不已。徐万槐也委屈,他想不明白,他究竟犯了什么错,命运要这样对待他。
但徐万槐又是幸运的。就在他迷茫的时候,一家专为残疾人开办的鞋厂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徐万槐成了一名鞋厂工人,一干就是15年。
鞋厂里一半以上的工人是残疾人,平日里,大家互帮互助,不管谁家有活儿,大伙儿都一起去帮忙。与此同时,县残联也会按月为徐万槐发放补助金。
从那时起,互助互爱的种子,在徐万槐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雨天里的一把伞
32岁那年,徐万槐决定辞职创业。
那时候,村里很多人通过养狐狸挣到了第一桶金,徐万槐也想试一把。他把家里的积蓄都投了进去,还借了不少,满心憧憬着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但干养殖谈何容易,更何况徐万槐还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
干养殖的第二个月,徐万槐第一次经历狐狸产崽。第一栏一共产了8只幼崽,他做梦都在笑。可是只过了一个晚上,8只幼崽就死了一多半,徐万槐好不容易才看到的光亮,又熄灭了。
那段时间,徐万槐心情特别低落,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30多岁了,却还是一事无成。”
亲朋好友知道后,主动伸出了援手,有的分享技术,有的提供资金……在大伙儿的帮助下,徐万槐终于掌握了饲养技巧,养殖规模很快就增长到上百只。
后来,徐万槐又改行做起了皮毛生意,同样得到不少热心人的帮助。
在他心里,人们伸出的一双双援手,就如同雨天里的一把伞。
梦想成为一束光
如今,徐万槐的皮毛生意已经步入正轨。因为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所以,他也想为别人带去希望。
徐万槐联系了曾在鞋厂一起打工的残疾人工友,又征集其他残疾人朋友的建议,在今年年初成立了一个公益性的残疾人互助创业平台。“眼下,我们一共有十五六个成员,平时大家共享就业创业信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会及时帮一把。”徐万槐说。
前段时间,一位失聪大爷找到徐万槐寻求帮助。“他想养殖獭兔,但不知道去哪里学技术、买幼崽。我恰好认识一个养殖户,也是残疾人。我和大爷一起过去看了看,对方知道大爷情况后,给出了优惠价。”徐万槐说。
虽然残疾人互助创业平台成立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帮助过的人却不少。有的残疾人想干养殖,有的残疾人想开成衣铺,大家的需求五花八门,徐万槐都尽量去帮。
徐万槐说:“其实我知道,我们这个由残疾人组成的民间小团体,其实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也就是牵线搭桥的事儿。但有些时候,就是这些小忙,能给人带来力量,让遇到难处的人有信心坚持下去。”
徐万槐一直梦想着成为一束光,如今,他的梦想实现了。“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感受到了快乐,也增长了信心。我经常会想,自己这一路走来,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总有好心人帮助,他们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我也想和他们一样,让这光照到更远的地方。”徐万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