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刘 敏
树新风 易旧俗
红白事改革有实效
“参加集体婚礼有意义也很有趣,既降低了结婚成本,又兑现了爱的承诺,正符合婚事新办的文明风尚。”说起不久前的别样体验,盐山县庆云镇职工冯文凯依旧兴奋不已。
今年5月1日,他和爱人以及另外的新人们,参加了盐山县第二届“新时代、新青年、新风尚”集体婚礼,在亲朋好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见证下,相伴步入婚姻殿堂。
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满是浓浓的文明新风和衷心祝福,盐山县第二届“新时代、新青年、新风尚”集体婚礼简约而又庄重。
在2023年的同一天,盐山县也为17对新人举办了一场汉式集体婚礼,这也是盐山县首届集体婚礼。这些年轻人以实际行动引领婚事简办、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为树立积极健康的婚姻价值观和婚庆消费观作出了示范。
近年来,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盐山县首先从建立健全农村自治组织入手,倡导红白事简办。目前,全县450个村全部修订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并建立了“一约两队四会”队伍。其中,一约为村规民约,两队指的是乡贤骨干队伍、志愿者队伍,四会则包括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
其次,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在源头上遏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白事方面,由2个试点乡镇带头取消丧事表演活动,以音箱放哀乐代替喇叭、倡导用大锅菜代替酒席,其余乡镇纷纷响应,全力推进改革。红事方面,对婚车数量、烟酒饭菜档次等作出明确规定,严禁婚闹等不文明行为。
与此同时,结合新时代青年的特点和喜好,盐山多地开展移风易俗低彩礼宣誓、“为爱减负”联谊等活动,倡导婚嫁新风。常庄乡、圣佛镇等移风易俗示范乡镇,先后涌现出一批零彩礼、低彩礼典型,带动了一批适婚男女践行新时代婚俗新风尚。
传家训 立家规
善美家风润心田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孝道、仁义、节俭、勤奋、向善”……走进盐山县盐山镇张相庄村,一块块醒目的家风家训牌让人目不暇接。
张相庄村是盐山县首批家风家训建设示范村。这些家风家训牌,是由各家各户总结,村民议事会整理的。
“在门口挂出家训牌,家家户户按照内容规范自己的言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张相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强说,好家风促进家庭文明,家庭文明又推动乡村文明,形成了良性循环。
盐山县从2016年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如今,在盐山县,家家户户都挂着家训牌的行政村有120多个。
除评选好家训外,盐山县还相继开办家风访谈栏目,辑印《盐山好家风好家训》广赠民间,举办家风故事展,不仅提醒着各家各户规范言行,还让街坊四邻互为榜样,将文明“种”进每一位村民的心田,促使一个个村庄脱胎换骨。
持续开展的家风家训建设工作,也成了培树文明典型的沃土。自2016年至今,盐山县先后涌现出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模范典型800余人,12人获评“河北好人”,获得“沧州好人”荣誉和“沧州好人提名奖”的有90余人。
聚民心 育新人
小积分激活大动能
“刘旭栋参加志愿扫雪活动,加30分。王世昌参加承包村集体土地会议,加5分……”打开盐山县圣佛镇西圣佛村的文明实践积分记录簿,积分理由、积分情况等清晰明了。
近几年,西圣佛村“两委”根据实际村情,制定了涵盖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等7大类内容的43条积分细则。在西圣佛村,村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可获得相应分值。为让积分制发挥实效,西圣佛村还建起了爱心超市。凭借文明实践积分,村民可到爱心超市兑换等价值物品。
如今,西圣佛村积分制的村民参与率已达到100%。村民们以德积分、以分换物,“兑”出了整洁环境,“兑”出了文明新风。
西圣佛村是盐山县的积分制试点村之一。
为充分调动村民们参与乡村自治的积极性,构建“共治共抓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2022年至今,盐山县不断深化“文明实践积分制+爱心超市”建设。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盐山县创新推出“乡村治理文明积分”管理模式,围绕乡风文明建设总目标,引导96个村庄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8大类30余项文明行为纳入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细则,鼓励村民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房前屋后净化绿化美化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传统节日时,村“两委”和村民志愿者慰问空巢老人、困难群众;村民们主动为空巢老人买电、买纯净水、购药、打扫卫生……实施积分制后,帮老助困等志愿服务也蔚然成风。
用爱心换积分、用积分兑奖品,更唤起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大伙儿从乡村发展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受益者,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大动能。
如今,在盐山县的广大乡村,认领一本积分存折已成为新时尚,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文明实践积分制+爱心超市”中,为和美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