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然
今年52岁的郎文生爱好文史多年。他第一次听说南川清泉,是在史籍中。
民国《沧县志·古迹》载:“南川楼,在城南昊天观,今废。南川地通暗泉,泉甘而水深,昔郡人岁取用以造酒,酒佳甚,所称沧酒,即此水所造也。”
南川清泉到底在哪里?像个谜题一般,始终在郎文生的心里盘桓。为了找到答案,他工作之余,多次行走运河,寻访知情老人。近日,在南湖小区附近,郎文生和几位文史爱好者获得了相关线索。
“16号楼下面有一口沧州古井,我印象中,井水很甜!”79岁的白俊海老人住在南湖小区,清晰地记得这口古井的位置。
南湖小区附近的古水井,不仅白俊海记得清楚,生活在这附近的居民都印象深刻。因为,他们小时候都从这口井里打过水吃。
说起这口井的来历,附近的居民已经口口相传多年——早在20世纪初的时候,居民们就从这口井打水吃,井水甘甜,吸引着众多人前来,这其中还包括沧州城里的大户人家。
白俊海曾参与过掏井,他记得,当年在井底清淤时,发现一块石板,掀开石板,竟有泉水涌出。
“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比其他井里的水好喝。大家比较一番后觉得,这口井的水是最甜的。”白俊海说,这口井一直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初,后被填埋。又过了些年,这里才建起了南湖小区的居民楼。
郎文生查阅史料后发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还没建南湖小区,是南姜庄村所在地。这口井的西侧50多米就是运河河堤。
井虽然难觅踪迹,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这口井的记忆印象深刻。
过去运河两岸的村里水井很多,人们为什么唯独对这口井念念不忘?
郎文生走访发现,附近的老人们都回忆说,只有这口井的水甜,其他井里的水都是咸的。
沧州自古多咸水,嘉靖《河间府志》、民国《沧县志》都有沧州城内“百井皆咸”的相关记载,清代桑调元在《沧州道中》也有“边河近海水皆咸”的诗句。因为沧州东部濒海,水脉咸涩,井水多半是高氟水。
其实,沧州关于水的历史记载,大多都围绕着南川清泉。
清乾隆《沧州志》《物产》载:“沧州,酿用黍米,曲用麦面,水以南川楼前者为上味。醇而冽,他郡即按法为之不及也。陈者更佳。”
民国《沧县志·古迹》载:“南川楼,在城南昊天观,今废。南川地通暗泉,泉甘而水深,昔郡人岁取用以造酒,酒佳甚,所称沧酒,即此水所造也”。
据载,沧州曾有吴氏、刘氏、戴氏等数家造酒作坊,其酒多能窖储10余年,清香甘冽。这些酒坊临近运河,都是取河心清泉沉淀澄澈后酿酒,沧酒也因此而闻名。
南川清泉的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郎文生和民间文史爱好者们也曾翻阅历史资料、向专家求教,大家认为,南湖小区这口水井不仅紧邻运河,恰又处在运河几字弯转弯处,运河水在此处形成暗泉的可能性最大。
“运河水经过土壤的自然过滤,水质更好,口感更佳,也许这就是古水井水甜的根本原因。老人们都说,今南川楼附近,过去也有水井,但都不如这口井里的水甜。”郎文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