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梦 本报通讯员 张 玲
赶海体验
引来八方客
“大家好,欢迎来黄骅海堡玩,今天我们来挖花蛤、捡生蚝,这里赶海都是免费的,位置就在……”
5月27日11点,在渤海新区黄骅市南排河镇,26岁的刘特准时站到镜头前,绘声绘色地介绍起家乡的赶海生活。
“明天的落潮时间是中午1点,最低潮是74厘米,最佳赶海时间是上午11点至下午2点,潮位比较低,心动的朋友要赶快行动了。”
就在刘特用直播预报第二天潮汐时间变化时,几位来自包头、衡水的游客已闻“声”而至,兴致勃勃地加入赶海大军。
“我们看了视频介绍来的,果然没走错。”一位游客边挖花蛤边高兴地说。
刘特作为休闲旅游博主,同时还是一名海上游船船长。在视频直播中,他带领粉丝出海、赶海,让自己的游船有了充足客源。
“我们的游船主打海上休闲旅游,在带领游客领略渤海湾风景时,还能体验海堡风土人情,因此深受游客欢迎。现在我们每天出海1至3次,暑假时会更加忙碌。”刘特介绍说。
作为当地知名旅游达人,刘特带领周边渔民纷纷转型开拓海上休闲旅游市场。
短视频引流
游客多起来
说起开拓海上休闲旅游的初衷,刘特说是为了帮助父母摆脱辛苦的渔家生活。
刘特是当地渔家子弟,后进入钢厂工作。工作之余,他开始帮助家人推广渔家乐旅游活动。随着对旅游产业认识提升,他意识到开拓黄骅特色海上休闲旅游大有前景。
发现商机,刘特果断辞去工作,购买了一艘正规海上游船,高兴地加入到当地海上旅游大军中。
“当时,渔民发展海上休闲旅游主要是木质渔船兼职,渔船随机性很大,游客体验不足。我们是专业游船,设施齐全,游客在领略海上风光时,还可享受船上提供的多种娱乐服务,旅游体验明显好于传统渔船。”辞职创业,让刘特信心满满。
然而现实却为刘特当头浇了一瓢凉水。
“我们新船运营后停在码头,硬件明显高于周边渔船,但就是没有游客,有时周末一天也没有一位客人。”说起创业初期的困境,刘特颇为无奈。
没办法,刘特只好主动出击。
通过分析,他发现来黄骅体验海上休闲旅游的客人多是石家庄、保定等地游客,大家较少接触海洋,来到黄骅就是为观看海上风光、体验渔家生活。
“随着移动端视频的兴起,大家了解异域风景和文化的平台,正从电视逐步转移到手机,因此手机直播或短视频介绍当地风光与人文生活,定能吸引广大游客。”刘特有了新想法。
很快,刘特介绍黄骅海堡的短视频登录快手平台,真实的海堡风光,很快吸引了众多粉丝,同时带动游船业务增加。
短视频引流,让刘特的新事业起死回生。
挖掘渔家文化
提升旅游体验
随着游客日益增多,刘特开始忙碌起来。但在繁忙的船长生活中,他还出人意料地做起了当地潮汐播报员,通过短视频传递潮汐信息,吸引更多粉丝前来。
“吸引更多游客来黄骅海堡游玩,我们就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让大家玩好,下次再来。”刘特说出心得。
海上休闲旅游是利用海上风光、自然资源及环境,展示海堡生产、经营活动、渔村文化及渔家生活的旅游经营。可以说,海上休闲旅游的基础是渔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用体验来创新休闲渔业,设计和开发适当的体验项目,更能体现休闲渔业的本质特点,也可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休闲消费需求。
“传统海上休闲游,大多是看海景吃海鲜,内容过于简单,常常让人感到体验不足。为此,我们主动挖掘渔家文化,丰富旅游内容,如增加赶海等海堡生活体验,让大家可以尽兴地玩。”
通过短视频,刘特展示海上风光,预报潮汐变化,介绍赶海滩涂,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来到黄骅海堡。
前不久,3家企业的团体游客慕名前来。大家在游览海上风光后,还在刘特的带领下赶海挖花蛤。
“来黄骅海堡旅游,体验太好了,上船看了大海,下船还能亲手挖小海鲜,每人都收获满满!”一位游客笑着提起一筐“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