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工作的彭先生反映,前段时间因身体不舒服,他好不容易挂到了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一名医生的号,并做了胃镜检查。因当天无法出检查结果,而挂号单上又标注“限当次当日有效”,他只能重新挂号。
在彭先生看来,次日出结果后,他要重新挂号,一等又是好几天,看一回病下来,需要挂几次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
为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体验,减轻看病负担,山东、江苏、重庆等多地医院推行了“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措施。
多地医院挂号诊病
当日一次有效
多位病人在采访中表示,他们与彭先生有过类似经历,不少医院的挂号单限当次当日有效。但很多检查结果当天出不来,隔天后,需重新挂号找医生看结果、开药,有时临时预约又预约不到合适号源。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表示,挂号诊病当日一次有效,第二天系统就会自动把前一天的名字清除,因此一般只限当日使用。如果医生只是看检查结果,可以不用挂号,但需要“见缝插针”,其他患者从候诊室出来后,赶紧找机会问下医生。如果患者检查、开药,或者进一步治疗,必须要重新挂号。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一名医生表示,“挂号诊疗当日一次有效”是医院的规定。对于挂号的患者,超过当天且未重新挂号的患者,如果实在有需求,患者可以再找医生,一般会放在挂号患者的后面。“大部分患者可以接受,但也有患者情绪激动,想加号提前看,有时难免会与医生或病人之间产生矛盾。”
实际上,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将“挂号诊疗当日一次有效”的规定变更为“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挂号有效时间,合理安排患者复诊次序。”
上述医生称,多地大医院都存在挂号难的问题,尤其是北京大医院知名专家的号。在挂号问题上,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争议和矛盾。目前,有些医院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措施,但他所在医院还没推行这个措施。
多地推行
“一次挂号管三天”措施
重庆西南医院推行了“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措施。该医院门诊部主任王放介绍,由于该院疑难重症患者特别多,当天拿到相应诊断结果的比例较小,跨天检查的患者很多。因此推行此措施,初衷和原则是在符合相应法律法规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尽量简化操作,通过一套完善程序全面保障患者权益。
王放介绍,三日内复诊免挂号模式一般分几类。一是,当天能有检查结果的情况,尽量安排医生全天门诊,患者免费免挂号到原科室复诊,医院利用排队叫号信息系统解决相应诊断续写问题。二是,三天内需复诊的号源,实行三天内免费挂号。流程是以导医作为分诊,患者在复诊时先跟导医联系,导医介绍相应同级别教授,经患者同意后为其免费挂号。既保证复诊患者的号源供给,也通过免费的形式减少患者费用,既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能减轻就医难度。三是,专家号在7天内免费就诊。因重症患者相应检查会更多,再次看病时更愿选原专家坐诊,病人7日内无需再挂号,而是直接纳入7天内免费接诊。如果更换原专家续诊,则需要挂号,为了便于患者,会有减免优惠。
“需注意的是,跨天后若更换诊疗医生,虽然免费,但重新挂号要按流程走。比如A教授开了检查,B教授做出诊断,从法律角度,做诊断的医生需对患者负法律责任,挂号记录和完善的法律文书可对医生进行法律责任约束,以此明确相应责任归属,这也是对患者的一种保护。”王放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邓勇说,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确实已开始实施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项目。比如,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从2024年5月7日起,江苏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项目。他们前期还做了调研测算,对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
此外,2023年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门诊体验工作试点方案(试行)》,在试点医院实行“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延长挂号有效期至主要疾病诊疗行为完成,原则上不超过3天,医疗机构不得重复挂号、重复收费。对于当日不能完成的检查检验项目,免费为患者提供复诊预约服务,解读报告和明确治疗方案无需再次挂号。
如何解决
复诊挂号问题?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说,望、闻、问、切四法,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如果是初诊患者,至少要有15分钟左右接诊时间,才能保障诊疗质量。
“医生半天门诊量限制在30号以内,专家号的门诊量限制20至25号以内,包括复诊病人数,否则很难保障诊疗质量。”姚淮芳说,她通常半天不上厕所,有时腿都会出现浮肿。
姚淮芳说,虽然三日内复诊免挂号可以减少患者麻烦,让诊疗过程完整,但医院专家除了门诊还有病房工作教学等工作,三日内复诊估计不一定能找到原来初诊的专家,换专家后需重新问诊了解情况。如果不挂号,直接免费看,增加了专家的工作强度也无法计算工作量,似乎不太合理。另外,三日复诊免挂号患者人数也不好预估。她认为,需要复诊患者最好到初诊专家处预约复诊号,复诊挂号费可以通过医院管理方制定复诊号价格,时间不一定是三天内,也可以是一周内,但要有挂号程序,这样便于维护门诊正常医疗秩序。
对此,王放表示,患者复诊密度和复诊时间是不可预见性的,可能会打乱当天相应接诊医生看诊数量和部分秩序,因此这种方式也会给医院协调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他认为,医院可以通过协调和信息系统的优化,尽量改善医疗供给侧。比如,可以把信息纳入自助机和签到机,减少病人焦虑,降低看病流程的复杂程度。
“从收益和复杂程度看,有的医院不愿投入相应手段,将成本转嫁于患者,我认为这与医院服务精神相悖。医院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自身努力和流程优化,尽量简化就医流程和减少经济负担。”王放说,目前,国家卫健委也在推行这种形式,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已对此做出相应明确。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