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第06版:06

文明节俭不攀比

献县郭庄镇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彭锦帅

近日,走进献县郭庄镇王尧京村,街巷旁,村民们正在清理杂草、柴火,忙着为村庄“洗脸”。

“自我村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村民们积极响应,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争着为建设和美乡村出力。”王尧京村党支部书记唐德林介绍道。

他说,这几年,不管是村里募集建设资金还是整治人居环境,村民们没少出钱、出力。这个变化,源于村“两委”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村风。

2021年,王尧京村新一任“两委”班子上任后,一直谋划如何给村里老少谋实惠。经过观察,他们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红白事大操大办之风日盛,人情攀比和铺张浪费严重。

唐德林说,虽然王尧京村有大大小小的企业60多个,村民们不是在村里办厂就是进厂打工,经济条件相对不错,但村民操办一场白事动辄要花费三四万元,要是不大操大办,又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为扭转这股不正之风,2021年底,王尧京村“两委”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委会副主任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并吸纳有威望的村民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共同推进红白事简办。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倡导将白事坐席改为吃大锅菜,白事用烟的花费不超过每盒10元,办事主家只给直系亲属发孝服。其中,仅少用白布这一项规定,就能为村民们节省两三千元。

王尧京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后,不断通过大喇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向村民们宣传简办举措。为让简办新风深入人心,王尧京村“两委”还将红白事简办、孝老敬亲写入村规民约中。现如今,在王尧京村,村民们不比谁家办席花钱多,只比谁家更孝敬老人。

通过红白理事会的引导,王尧京村大多数村民都认可了红白事简办。现在村民办一个白事,比原来少花1万多元。看到村“两委”真心给大伙儿办实事儿,愿意为村庄发展出力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郭庄镇,王尧京村倡导红白事简办不是个例。

近年来,杜绝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倡导厚养薄葬,郭庄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郭庄镇村规民约》《郭庄镇各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并指导各村结合实际村情,制定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将各类标准细化清单写进章程和村规民约,实行定标限量。

各村在充分收集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明确办事主家操办白事时限为3天,仅在出殡当天准备大锅菜,不设酒席和流动餐厅,除直系亲属外不发孝服,不雇剧团戏班。

郭庄镇还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依托“献县东部大舞台”和郭庄镇农民艺术协会,采用传统曲艺、三句半等形式,传播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和举措,让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新风气成为主流。

如今,丧事简办在郭庄镇的多个村庄蔚然成风,平均每桩白事的丧葬费用比前些年可少花一半。

2024-06-05 献县郭庄镇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111.html 1 文明节俭不攀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