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近日,渤海新区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几百亩盐碱地,因为油菜丰收热闹不已。收割机隆隆驶过,将一片片结籽饱满的油菜卷入“腹中”,留下油菜籽,再将粉碎后的果壳和秸秆还田。
“今年油菜长得好,你看这密密麻麻的茎秆和果荚。地力稍好的地块每亩能产油菜籽近150公斤。”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高兴不已,“我们边收边卖,每亩地的纯收入超过300元。”
这是友和合作社首次规模化种植油菜。据了解,油菜是抗寒、抗旱、耐盐碱的越冬性油料作物。环渤海地区冬春气候冷凉,降雨量少,盐碱地面积大,正适宜发展油菜种植。
去年,河北省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和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黑龙港区油料综合试验站的专家找到张志清,表示能提供油菜示范种子,支持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
听说油菜是耐盐碱作物,张志清专挑了一些“不老实”长作物的盐碱地块,想考验下这个“新成员”。以前,合作社在这些地块儿上种小麦,没少遇到出苗不均匀、春季返盐造成死苗等问题。没想到,油菜不仅在这样的盐碱地里扎下了根,而且长得旺、结荚多。
油菜除了抗性强外,还具有种植轻简化、成本低等优点。张志清说,合作社播种、收获油菜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去年他们播下油菜籽后,就没再进行其他管理。油菜的抗旱性强,全生育期可实行雨养旱作,依靠自然降雨便长得很好。油菜很少发生病害,几乎不用防治。由于播种时采用了一播全苗技术,将播种行距控制在20至25厘米,还实现了以密控草。
“除了促进增产外,油菜还有改良土壤的功能。”沧州市农林科学院黑龙港区油料综合试验站专家王庆雷说,种植油菜可以减缓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农户将油菜秸秆还田后,可培肥地力,为每公斤土壤增加0.3至0.6克有机质。
“利用冬春闲田种油菜,不与粮争地,还有好收益,太难得了。下一次再种,我们肯定要扩大油菜种植规模,将更多‘不老实’长作物的盐碱地利用起来。”张志清说。
听说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油菜开辟了增收新途径,近期,周边村庄的不少种植户也来观摩品种、交流技术,有意走上油菜种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