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读书,贵在一个“闲”字。30年来,我最习惯的就是枕上读书。
吃完午饭收拾停当,忙了一上午的事情告一段落,睡前小憩是很悠闲的时光。拿起床头的书,斜靠在枕头上,任阳光铺洒拂煦着,让文字慢慢地浸入身心,时光仿佛静止在温暖里。
夜晚有充裕的时间用来读书,劳累了一天,腰酸腿疼浑身不舒服。热水泡脚,冷水敷面,换上宽松的居家服,躺在床上伸个懒腰,享受最悠闲最舒缓的“读书瑜伽”。我把读书当成休闲,没有苦学的辛劳,只得乐读的趣味,所读书目全凭自我爱好,唐诗宋词、文史哲宗,不受内容和篇幅的限制,或躺或卧,既养身又怡情。
真正尝到读书的乐趣时,是在中年。没有压力,没有目标,不强求,不刻意,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享受文字的熏染,远聒噪,亲圣贤,安详和喜悦常养心性。春天的花香、夏天的繁星、秋季的蛩音、寒冬的风鸣,心中常乐,看什么都是风景。
闲处读书,贵在不着急,集腋成裘,用的是慢功。好书慢慢读,读书就像吃饭,细嚼慢咽才能品出真滋味,才能读出佳境,才能达到滋养的状态。中年读书,完全是一个“闲”字,不必像少年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勤奋。细水长流润物无声,静好的岁月里,蓦然发现,那些悠闲自在无心插柳的闲散悦读,竟然在心田里灿烂成漫野的小花儿。书成了烟火日常的远方,平淡的生活有了诗意的心境,愚钝的头脑洒进了智慧的灵光。
我如今已是花甲之年,回望自己的读书之路,还是倾向于把读书当成最好的休闲,特别是枕上悦读,真是一种方便的精神养生。身处斗室,斜靠枕上,自在舒展。喝足几盏陈年熟茶,听着一曲古琴清音,好书盈怀,看到欢喜处心花怒放,读到忧伤时唏嘘流涕。书读到这份儿上,真是视为知己,就像两个阔别重逢的老友,坐在冬季的炕头上,暖意融融,一瓶小酒,几盘青菜,清欢是真自在,浓醉是真性情。
很得益于李清照《摊破浣溪沙》中的诗句:“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枕上读书的闲时光,是身体的放松,是心灵的充电,是看似懒散实则春雨无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