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每束光火辣辣地照射在麦田上,照得每穗麦子都瞪起圆鼓鼓的眼睛。高大威猛的联合收割机急速旋转,麦粒即刻与麦芒分离,麦秆即刻断成碎屑,麦粒颤抖着蛇行流入机舱。
这是一块土质较好的麦田,有些低洼。去年夏天,几场暴雨让这块土地出现沥涝,长到半米高的玉米枯萎。但人们没放掉地里的一滴水,土地成了水塘,引来白鹭、野鸭、鱼鹰等水鸟戏游。保住了水分,也就保住了墒情;保住了粪肥,也就保住了地力。所以,今年这块土地上的麦子长得格外喜人。麦垄密实、麦秆高挑、穗头粗大、籽粒饱满。
海兴的土地富含盐碱,小麦单产不高。以前,每亩只产100公斤左右。后来,人们通过改造土壤、选取良种、科学施肥,单产逐年提高,若风调雨顺,能达到300公斤。高粱、玉米退后,小麦登场,人们多年渴望的天天白面馒头的日子,在责任制三年后就实现了。曾经,吃顿白面成为奢求。一个含泪的“故事”流传多年,一户人家大年三十包好的、放在外屋的饺子被人偷走,一下子成了重大案件。村干部带人挨户搜查,闹得鸡犬不宁,直到把偷饺子的人查出。偷饺子的年轻媳妇羞愧得3年不敢出门。其实,人们已经原谅了她,她家里有想吃一顿饺子的孩子呀。当年难得一见的白面,如今变得如此寻常。
联合收割机吞吐几个来回,机舱满了,到地头卸载。妇女们用蛇皮袋接住哗哗流出的麦粒。其中一名妇女是麦田主人,其他妇女是来等候收割机的。虽然联合收割机作业很快,不一会儿就会挨上,可她们仍然有些着急,抢收、抢收,不收则丢。麦子已经熟透,夏日天气多变,谁知明天是个什么天气呢?男人们在外挣钱没有回家,有联合收割机,他们不回来,麦子照样收回家。
这之前,芒种来临,出外打工的人,不论多远,都要风风火火往家赶。一场抢收抢种,没半个月不能结束。半个月超强度劳作,脸晒黑、身掉肉,无一人不精疲力竭。现在呢,收与种都变得轻松而快捷。
驾驶联合收割机的小伙,非常了解人们的心情,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歇。白天烈日炎炎,夜晚星光灿灿,一直在抢收、抢收。小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购买了联合收割机、大型播种机等农业机械从事农业服务。他身强力壮,很能吃苦,几乎承担了邻近几个村子的播种和收割作业。在这被焦急的人们、熟透的麦子、无常的天气追赶着的麦收季节,他已连续几天没睡个囫囵觉了。他和他的联合收割机就是人们的依靠、人们的救星、人们的希望。当高大的联合收割机开进麦田,轰响着来回吞吐的时候,人们喜上眉梢。
联合收割机已在我们村的麦田里奔走了13个年头。13年里,人们从繁重而琐碎的农活中解脱出来,无后顾之忧地从事养殖、种植及工商各业生产和工作,家庭收入显著增加,生活稳步提升,三五年就登一个新台阶。人们拆旧房盖新房、购置新三轮车、新轿车,住进了新民居,有好多人家还到城里买了新楼房。
联合收割机连续5天不停歇作业,收完最后一块麦子。冲洗一新的联合收割机、摊成一大片的麦粒都晾晒在了新民居一侧的路边。
人们的幸福都晒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