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第07版:07

当中草药邂逅美术

本报记者 齐斐斐

朱凤艳带领孩子们观竹

“这是蒲公英,可清热解毒”“这是小蓟,可止血抗菌”“这是青蒿,随处可见的草,却治疗了传染病疟疾”……

这不是一堂中医课,而是朱凤艳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上的一堂美术课。

49岁的朱凤艳是一名中医药文化研究者,2019年之前在北京一家中药厂工作。多年沉浸在百草的香气中,让她一直对中医药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她认为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如果从小就能学习中医、认识中草药,那将会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2019年,与丈夫回到沧州后,她办起了专门教授中草药绘画的美术班。从此,在美丽大运河边、郊外的旷野里、葱郁的树林间、乡间的小路上就多了一小队快乐的小小“书画家”。

不识物怎能画出物的神韵?朱凤艳的课上,有文化、有色彩、有技巧,但更多的是通过中草药给孩子们打开更加开阔的世界。在讲每一种草药时,她都会带领孩子们到野外“望闻问切”,看每一片花叶的样子、每一条脉络的走向;深嗅植物的味道,给孩子们讲述草药的功效和相关的历史典故。

接触大自然,明白天地的规律,才能有更多感悟,才能创作出更多有灵魂的作品。朱凤艳带孩子去牡丹园观牡丹、芍药,在多姿多彩的百花丛中穿行的时候,深藏在底部的一片片黄色的蒲公英,姿态万千、恣意生长。她通过给孩子们讲述蒲公英的功效,再延伸到每一个生命的不平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回来的创作也由此有了更多生命的思考,一幅幅涂鸦的蒲公英,更显独特的光彩和坚强的状态。

最平凡的桔子,浑身是宝,桔皮放置两三年可作陈皮入药,桔瓣上面的白丝放置后,可去火祛痰。而桔子瓣食用过量却可引起上火。这样两种完全不同功效的东西居然出自一物,这就是自然的魅力、造化的魅力。这样的讲解,在朱凤艳课堂上常有,她教给学生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知识背后的规律和分析问题的思维。

一株草改变了世界,这株草就是青蒿。在画青蒿的时候,朱凤艳给大家讲屠呦呦,讲这样一种平凡的草药却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疟疾。孩子们听得心生敬佩,笔端的青蒿也仿佛高大起来。

除了平时的教学,朱凤艳还把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与中草药结合起来。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在小满节气,她和学生们来到田野上,看着繁盛的苦菜、即将枯死的细软小草、快要泛黄的麦浪,孩子们对节气有了更深的认识,作品里也有了更远的天空、更细小的花朵。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朱凤艳讲粽叶。这种生长于水中的蒲苇,自然清香,加之糯米理气温中的功效,才有了粽子这样传承千年的美味佳肴。

朱凤艳说,接下来,她还会梳理课程,按照不同年龄,给孩子们讲述不同的知识,开展不同的活动,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

2024-06-12 本报记者 齐斐斐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763.html 1 当中草药邂逅美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