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沧州西客站南侧的一个小街心公园,笔者偶见一面别致的手绘“古运河沧州段版图”文化墙。
版图仿照康熙年间的治河专著——《治河全书》,描绘了沧州段运河沿线的地理图,蜿蜒曲折的河道两侧,桑园驿、安陵、南皮县、新桥驿、砖河驿、减水河、乾宁驿、滹沱河、流河驿等古地名星罗棋布,观画遥想,当年运河边的繁荣景象似又重现。另外,久负盛名的东光铁佛寺、沧州文庙、铁狮子、娘娘庙、魁星楼等也在画中出现。画师精巧的描绘与一些历史照片比起来,更添几分历史文韵。
这不仅是一幅地图,更是运河文化的缩略图。设计者匠心独运,巧妙地将宏伟叙事转化为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使运河文化在细微之处得到展示。每一个线条,每一块色彩,都是对历史的敬意,如同镜子,反射出运河文化的光芒。
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今天的沧州,这种“微传播”不仅限于此墙,而是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不管是对城市新修道路的命名,还是运河文旅融合的细节,无不透露出运河文化的烙印。路名有鲸川、浮阳、晴川;桥名有九河、沧曲、百狮;口袋公园内,船型小品、杂技雕塑等小型景观,饶有意趣;文创产品上,镇海吼、园博园、清风楼成为亮眼的创作元素。
这些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诉说着精彩的运河故事,确保了运河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持续传承。运河文化的普及正逐渐走向精细化,从小处着手,以微见著。
同时,沧州并未止步于小处的雕琢,近年来,运河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也频出大手笔。大运河文化带串珠成链、南川三楼鼎立壮景复现、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文明荟萃、园博园风光旖旎永不谢幕、南川老街犹如天上宫阙矗立凡间、《运河大典》灿然成书、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誉满海外……这些大手笔,让人们有机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和理解运河文化。大小相辅,聚溪成海,沧州以一种立体的方式,展现了大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应该说,不管是细微的日常表达,还是宏大的文化叙事,目标都是为了让文化走出尘封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使其成为城市生命力的一部分,为现实社会提供精神滋养和思想源泉。正如那面文化墙,它不仅是装饰,更是教育,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是激发人们对历史敬畏、对文化热爱的桥梁。
或许,这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追求:让文化活在当下,让历史的智慧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