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第06版:06

当喷枪的火焰温度升至1400℃,闫朝的双手仿佛拥有了魔力。他将一根根彩色玻璃棒、玻璃管变成蜘蛛、蝴蝶、飞马,以及镂空的云朵和猫咪,让原本冰冷的玻璃瞬间有了生命。这种工艺被称作灯工玻璃——

他让玻璃焕彩重生

灯工玻璃技艺让闫朝痴迷。

闫朝用编织技法制作的灯工玻璃作品。

手机扫一扫 新闻更精彩

本报记者 张智超

闫朝的不物手作工作室在任丘市万达广场金街,若非节假日,相较周围那些人来人往的餐馆、奶茶店,这里冷清了许多。

但闫朝并不介意。对他来说,工作室并非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更像是一个体验人生乐趣的游乐场,即便工作室只有他自己,也是一种享受。在这里,35岁的闫朝不再是一名自由游戏原画师,而是灯工玻璃手艺人。

“相见恨晚”

闫朝接触灯工玻璃技艺的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也就1年。但有些时候,时间并不能代表一切。

以不同颜色的玻璃棒、玻璃管为主要材料,经过高温加热,再借助钳子、镊子等工具进行塑形,由此制成的各种首饰、摆件,既有玻璃制品玲珑剔透的质感,也有手工艺品独一无二的属性。

闫朝第一次见到灯工玻璃作品是在网络上,只一眼,他就被这些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艺术品打动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就像茫茫人海中遇到了那个想要厮守一生的人。”闫朝说。

为了学习灯工玻璃技艺,闫朝去过很多地方,直到去了北京才达成所愿。

灯工玻璃技艺的门槛并不高,往简单说,只有融化和塑形两个步骤。闫朝的第一件灯工玻璃作品是一枚花形戒指,因为有美术功底,再加上平时就喜欢做手工,他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制作,“玻璃就像在火焰中舞蹈,制作过程很治愈,又有仪式感。”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闫朝对灯工玻璃技艺更痴迷了。在北京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任丘开了一家工作室。每逢节假日,都有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尝试这项既新鲜又古老的技艺。

对镜贴花黄

当喷枪的火焰温度升至1400℃,闫朝的双手便仿佛拥有了魔力。他将一根根彩色的玻璃棒、玻璃管变成蜘蛛、蝴蝶、飞马,以及镂空的云朵和猫咪,让原本冰冷的玻璃瞬间有了生命。

虽然灯工玻璃技艺的门槛并不高,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它上限很高,而这也是闫朝为之痴迷的原因之一。

比如退火工艺。在制作一些复杂作品时,由于作品体量大、颜色多、造型复杂,玻璃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裂痕甚至发生断裂,这就需要人为延缓玻璃的冷却时间,而制作简单作品往往不需要这道工序。

拉丝、混色、焊接、搭桥、退火……随着作品的精细程度不断提升,其制作难度也会成倍增加,有些作品时常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像女孩子不会嫌“贴花黄”的时间太久,闫朝也从不觉得研究灯工玻璃技艺多么枯燥。“这是一门特别考验手艺人心态的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就很难进行二次修改,所以要不断学习,尽可能一次性做到最好。”闫朝说,“当初学手艺时,我只用了几十节课的时间,就掌握了灯工玻璃技艺的基本要领,可是真正的创作却要用一生来钻研。”

老手艺变“潮玩”

作为一名自由游戏原画师,没有工作任务的时候,闫朝就泡在工作室里,研究如何通过组合、拉扯、黏合等方式,让那些平平无奇的玻璃棒、玻璃管变成惊艳众人的灯工玻璃作品。

在闫朝的众多作品中,既有长度仅有一两厘米的苍蝇,也有半米多高的小鹿,每一件都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尤其那只小鹿,是他刚刚完成的得意之作。“那件作品是我用灯工玻璃编织技法完成的。这种技法有点儿像3D打印,又像是织毛衣,只不过原材料不是毛线而是玻璃。”闫朝说。

闫朝在抖音和小红书上开设了个人账号,专门发布作品视频。他希望用年轻人的方式,把那些与日常生活渐行渐远的传统手艺重新拉回到大众视野。

如今,闫朝在各网络平台的粉丝已有一万多人。在这些粉丝中,既有刚接触就已爱上这项技艺的初学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他们不仅通过闫朝发布的视频了解了灯工玻璃技艺,而且还会来到他的工作室,实地体验,相互交流。

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灯工玻璃技艺,闫朝特别高兴。不过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些人大多数是青年。“传统技艺也要玩出新花样。只有建立在了解、理解的前提下,年轻人才有兴趣和热情去享受它、传承它。”闫朝说。

2024-06-13 当喷枪的火焰温度升至1400℃,闫朝的双手仿佛拥有了魔力。他将一根根彩色玻璃棒、玻璃管变成蜘蛛、蝴蝶、飞马,以及镂空的云朵和猫咪,让原本冰冷的玻璃瞬间有了生命。这种工艺被称作灯工玻璃——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0801.html 1 他让玻璃焕彩重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