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怕少壮,对于半路出家且25岁才成为职业拳手的程杨杨来说,“高龄”是他职业生涯里始终无法回避的短板。
他从不惧怕短板,就像在场上不惧怕任何对手一样。他接连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冠军,又在转练柔术的同一年入选国家队、出征世锦赛,取得世界排名第13名的成绩——
5月26日中午,在福建省武夷山下,2024年全国柔术、克柔术、桑搏锦标赛进入到决赛阶段。经过比拼,来自渤海新区黄骅市的程杨杨最终获得男子组56公斤级第二名。
34岁的程杨杨是黄骅酷城综合格斗搏击馆的负责人兼教练。他还是一名职业运动员,多次在泰拳和柔术两个项目的赛事上斩获奖项。很多人知道他有一双“铁拳”,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这双“铁拳”是如何练成的。
“花钱找打”
和大多数男孩一样,程杨杨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大侠,惩恶扬善,纵横江湖。他很早就跟村里老人练习武术,直到多年后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散打节目,立刻就迷上了。
16岁那年,程杨杨买彩票中了1000元奖金,他立马找到一家散打俱乐部报了名。
那时候,程杨杨正在沧州市区读中专。每逢周末,他就到俱乐部练习散打。“与其说是学,倒不如说是花钱找打。”当时在俱乐部,虽然程杨杨的年纪不小,但是没有任何散打基础,是个十足的“小师弟”,再加上他个子小、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所以不管和哪位师兄对练,结果都一样——总是被打得鼻青脸肿。
可即便如此,每次对练,程杨杨都咬牙坚持。“当时,我一边挨揍一边想,别看我现在弱,给我点时间,早晚能打赢你们每一个人!”程杨杨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
很快,程杨杨的父母发现了他偷学散打的秘密。“他们本来就不支持我学散打,看到我浑身都是伤就更不愿意了。”程杨杨说。
其后几年,程杨杨毕业、结婚,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保安工作。他依旧喜欢看小时候看的那个散打节目,没事的时候就练几下,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对他来说,这样的日子很幸福,却又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
重燃旧梦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程杨杨突然平静地对妻子说:“我还是喜欢搏击,想当一名职业选手。”
“放不下就去吧!”妻子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可是,这条路注定不好走。
程杨杨当时已经24岁,并且只接受过3个月的入门训练。这个年纪从零开始,在任何一项竞技体育里,获得成功的几率都很渺茫。
为了能够成为职业选手,程杨杨辞掉了工作,在黄骅一家搏击馆专心练习泰拳。“没有收入也就没有了退路,别人都是从小学习,我是半路出家,唯一的优势恐怕就是这份热爱了。别人一天练6个小时,我就练10个小时。”程杨杨每天近乎疯狂地训练,半年瘦了近20公斤。
2015年,25岁的程杨杨正式开启职业生涯。和其他职业选手相比,半路出家的他自带话题,人们纷纷将他与励志、追梦等词汇画上等号。然而,竞技体育是残酷的。赛场上,运动员之间比拼的不是过往经历,而是谁的拳头更硬。
职业生涯前5场比赛,程杨杨全部以落败结束。
“当时很多人劝我放弃,但我从没动摇过。上场比赛,我可以技不如人,但让我放弃绝对不行。”凭借这股韧劲儿,程杨杨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两度获得洲际级别泰拳比赛冠军。
2019年,随着年龄增长,29岁的程杨杨改练柔术。他再一次让大家刮目相看,改项当年便通过了国家队选拔,与其他8名运动员一起,远赴阿联酋参加世界柔术锦标赛,并取得世界排名第13名的好成绩。
走上职业赛场这些年,程杨杨获得了数不清的奖牌和荣誉,也遭受过数不清的伤痛,胸骨骨折、肋骨骨折、门牙被打掉……对他来说,鼻青脸肿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寻常。
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后悔走上职业道路,“我只后悔没有早点登上职业赛场。”
“最后一战”
2020年,在朋友帮助下,程杨杨成立了自己的搏击俱乐部,成为一名搏击教练。这些年,他带过的学生有近千人,其中有不少走上了职业搏击的道路,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成为教练的同时,程杨杨并没有远离赛场。如今,34岁的他每年仍至少参加6场职业比赛。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SJJCF”柔术公开赛(成都站)上,程杨杨获得了一金三银的好成绩。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全程带伤上场——就在赛前,医生还一再要求他打上石膏,好好休养。而程杨杨要克服的困难不止这一个。他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随着年龄增长,他的病症越发严重,每当紧张或是遇到强光照射时,就会短暂失明……
竞技体育是年轻人的天下。近两年,程杨杨明显感觉到,赛场上的老面孔越来越少,实力不俗的年轻选手越来越多。
人们常说拳怕少壮,对于程杨杨来说,“高龄”是他职业生涯里始终无法回避的短板。他从不惧怕短板,就像在场上不惧怕任何对手一样。
他把每场比赛都当作“最后一战”。“很多人问我,要打到什么时候。我每次都回答,打到打不动为止。可什么时候才会打不动呢?我想那要到我很老很老的时候。”程杨杨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