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更新升级、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凡此种种,都成为沧州企业转型的“新引擎”。
设备升级 日产量达原来20倍
在位于河间的沧州丰旗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设备多头拉丝机正在快速运转,这台设备可以同时拉制24根铜丝,拉制好的铜丝经过退火、镀锡等工序,变成耐腐蚀、抗氧化的电缆产品。这种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多头拉丝机不仅能耗低,而且产量大,在正常生产单头的情况下,日产量可达普通机器的20倍,拉丝工艺国内领先,日产铜丝可达100吨。
沧州丰旗科技有限公司新上项目是河间市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包括软铜导体项目、无卤聚烯烃生产项目、电子加速器项目和低烟无卤阻燃软电缆生产项目,项目占地40亩,总投资1.2亿元。经过6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
在公司引进的对电缆进行深加工的“电子加速器”项目现场,工人和设备联动,正在为澳大利亚客户赶制180万米DC1.5KV光伏线,通过“电子加速器”的高能辐射,能够大大提高电缆的性能,具有抗老化、耐高温、耐严寒的优势。这一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质量更稳定、生产效率更高,还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定要求。
公司的设备“新宠”不止于此。低烟无卤阻燃软电缆生产线比传统电缆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耐火性高、抗腐蚀性能强、环保,能耗和运维成本更低。
拥有造“成品药”的能力
日前,在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河北华晨药业集团生产车间,多条生产线马力十足快速运转。不久前,企业自主生产的碳酸氢钠片获批上市,目前已经获得不少订单,企业发展和战略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碳酸氢钠片作为华晨药业生产的第一款上市制剂产品,是抗酸类非处方药药品OTC甲类双跨、基本药物、医保工伤用药,市场用量很大。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一产品采用了华晨药业自产的原料药和包装材料。
近年来,为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华晨药业紧抓国家、省、市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大好时机,新建技术改造升级及扩建项目,进行了产品方案的调整升级,着重发展高附加值原料药及制剂系列产品。
2019年,华晨药业开始对“海洋药物开发与扩产技改项目”进行技改扩建,目前总投资10.4亿元的一期项目已顺利建成,产品涉及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凝胶贴膏剂等十多个剂型。其中,综合制剂项目第一条生产线于2023年底顺利通过了GMP认证,全面投产后年生产规模预计可达到片剂17亿片、硬胶囊制剂10亿粒、颗粒剂及散剂2亿袋、软膏剂3000万支、凝胶贴膏剂3500万贴、口服液13000万支,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
目前,华晨药业尚有几十款产品处在研发过程中。
“绿电”护航绿色生产
炎炎夏日,气温攀升。中石油渤海装备青县产业园区工作人员连日来加大巡检频率,以确保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在高温下稳定运行。
中石油渤海装备青县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光伏新能源开发项目,产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于2022年10月建成并网,总装机容量18.1兆瓦,运行以来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
快速推动光伏项目的实施,是公司加快新能源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产业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站共计3个并网点,光伏电站日发电高峰达到10万千瓦时,产生的绿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园区各生产线,用于钢管、钻杆、油套管等产品生产线的绿色生产,保供国内外重大管道工程建设和油气勘探开发。
渤海装备青县产业园区聚焦“双碳”目标,围绕“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充分利用所属单位厂房场地,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能源开发项目,既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又促进了节能减排,按下了新能源发展“加速键”。
在运营和维护好光伏电站的同时,园区还将继续深入研发光伏路灯、光伏车棚,把源源不断的“绿电”输送到各个用电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