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第05版:05

低空经济在沧加速“起飞”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影报道

医疗检测资源“空中速递” 资料片

学员进行模拟飞行训练

医疗、种植、制造、培训……目前,低空经济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产业链条日渐清晰,正成为创新发展的新蓝海。

1

医疗检测“空中速递” 每年省出上千万元

“无人机飞行姿态正常,航线通畅无干扰,准确降落。”6月17日下午,一架载有百余患者检验样本的标本转运无人机,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本部院区平稳升空,飞往8公里外的骨科康复院区。约9分钟后,无人机平稳降落,工作人员迅速将标本送至检验科室。

4月20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启省内首条一院多区医疗物资无人机低空配送航线,我市医疗领域物资转运也正式进入“空中速递”时代。两个月来,负责医疗物资转运的无人机,平均每天起降22次,运输时间从地面的半小时到空中的几分钟,检测效率成倍提升。

谈起低空经济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负责人张靖宇打开了话匣子。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有5个院区,市内3个院区呈三角形分布。2023年以前,每个院区设独立检测科室,人员、设备配置齐全。每个院区配备的检测设备动辄上千万元,且设备更新周期普遍在5至7年,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周期长。无论样本多少,检测设备都要每天开机运行,配套的检测试剂也不可避免会有浪费。

随着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委《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发布,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势在必行。对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而言,院内检验中心建设最关键的突破点就在于标本转运的时效性上。

如今,通过无人机转运,绝大部分常规项目均可实现集中检测,各分院区只需保留急诊功能即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医疗样本的集中检测选定在最新成立的骨科院区,其余院区只保留必要的急诊检测。这样一来,实验用房面积缩减一半,3个院区可节省检验人员20人……各项成本算下来,每年可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无人机转运不仅限于检验样本,病理、血液、药品等转运更是不在话下。“这样的转变更利于医院的同质化管理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检验结果互认,更好地服务临床。”张靖宇说。

2

最快轻型飞机带来一条产业链

6月13日,在位于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内的捷中鲨鱼(沧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加紧组装生产“鲨鱼”飞机。这种飞机有着流线型机身、逼真的“腮”,像极了一条鲨鱼,又被冠以“飞鲨”之称。

鲨鱼飞机的性能更让人心动不已:总重约280公斤,3个成年人合力就可以抬起来;可使用95号汽油,经济油耗仅6.9升/百公里,最高时速可达333千米/小时,是世界上最快的轻型飞机;不需要专用跑道,在简易机场、草地均可以起降;拥有整机降落伞,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曾荣获“未来飞机”和“最佳轻型飞机”等国际大奖,畅销欧洲、美洲等国际市场。

2019年,“鲨鱼”飞机项目落户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进入生产阶段后,公司加大了创新研发力度,先后获得了10项飞机零部件及外形设计的实用新型专利。

出色的油耗和速度数据,源于其材料和工艺设计的不断创新。而这,也是一条全新的低空经济相关产业链。

比如“刀枪不入”的机身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生产。

若不是亲眼所见,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将手中轻、薄、软的黑色网状纤维材料与飞机的“钢筋铁骨”形象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就是这样一层层复合纤维的不断叠加,撑起了一架架“鲨鱼”飞机结实的骨架,并且坚不可摧。

“‘鲨鱼’飞机目前在碳纤维、凯夫拉纤维等复合材料领域应用上有了新的突破。”捷中鲨鱼(沧州)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闫超一介绍,以凯夫拉纤维为例,从体育运动装备到防割防烫手套,再到防弹衣、航天服,如今已被广泛应用,其强度是同等质量钢铁的5倍,密度仅为1/5,在180℃高温下也能长期使用。

复合材料的研发应用,只是“鲨鱼”飞机带来的产业链的冰山一角。一架“鲨鱼”飞机需要整机3800多个零部件的生产配套,这就是巨大的低空市场。

3

人才储备为通航产业发展打基础

手提黑色手提箱,步伐整齐来到训练机旁,一系列检查核对操作后,飞机启动,缓慢滑入跑道,继而冲向云端。近日,沧州中捷机场管理有限公司“训练场”上,年轻的准飞行员正在训练。

在跑道的另一侧,模拟飞行室内,模拟飞行训练也开展得火热。数据显示,国内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飞行员需要复训,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的沧州航空职业学院,是我省首家航空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去年就招满了2000多名学员,今年有望突破4400人。学院以航空类专业为重点,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定翼机驾驶、机电设备技术等专业,建设具有现代航空专业特色的综合类高职院校,是沧州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重要基础平台。

“通航+培训”“通航+物流”“通航+制造”“通航+服务”,沧州的“低空经济”形态正越来越丰富。

扎实的人才储备,也正为沧州通航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8 本报记者 吕 坤 摄影报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1166.html 1 低空经济在沧加速“起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