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4年06月20日
第01版:01

运河古驿展新姿

——走进泊头市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本报记者 杨昊文

盛夏时节,行走在泊头市大运河堤顶路上,清风相伴,但见一河清水碧波荡漾,两岸树木枝繁叶茂。见证了泊头古驿沧桑变迁的大运河,如今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沿着运河堤顶路前行,不时可以见到精心打造的公园、广场。这些休闲空间不仅扮靓了大运河,更成为市民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市民们有的在广场上跳舞,有的在运动场上打球,有的在堤顶路散步或是骑行,处处洋溢着活力与朝气。“现在的大运河,变化太大了。”65岁的张新才是土生土长的泊头人,他告诉记者,“河道变宽了、水质变好了,沿途还修建了许多公园和广场,一年四季美景相伴,环境质量大大提升。”

大运河泊头段全长36.3公里,沿线临堤村庄22个。沿着改造升级后的堤顶路,一路走来,南三里红色广场、紫斑牡丹园、贡梨公园等运河游园和休闲观光平台映入眼帘,风景美不胜收。

在位于泊头市城区的运河景观带,记者看到了一座座精美的雕塑和建筑小品,它们融入了泊头铸造、鸭梨、大运河等元素,讲述着泊头的发展变迁。“这段景观带全长1900米,在保留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的同时,我们重点打造了滨河休闲、运河文化展示、运河风貌保护等六个功能区。”泊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韩晓康介绍说,这里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2022年入选第九批河北省水利风景区名单。

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运河上的景观桥,它与运河两岸的步行道巧妙地构成了一个环状“玉带”,壮观秀丽,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在景观桥上走一走,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韩晓康说,在这片区域,全长3.6公里的堤顶路、4.1公里的临河栈道、1.4公里的自行车道,构成了运河景观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既实现了绿化美化效果,又达到了防汛、健身要求。

焕发古运河生命力,统筹大运河产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进一步发挥大运河有益于民作用。近年来,泊头市委、市政府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投资1.8亿元全力打造富有文化特色的大运河文化旅游长廊,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

“未来,我们将继续把握‘春赏梨花、夏品桑葚、秋摘梨果’三个时段,同时融入华北局城工部旧址等历史文化元素,把大运河泊头段打造成工业、乡村、红色、民俗旅游四位一体的旅游示范区。”韩晓康说。

2024-06-20 ——走进泊头市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1360.html 1 运河古驿展新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