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哈薇薇
如今,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医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越来越多年轻人
加入“养生大军”
每逢周末,很多年轻市民都选择到南川老街国医堂体验中医药文化。20岁的小叶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平时看手机和电脑的时间比较长,肩颈经常不舒服,她说来这里就是想通过中医按摩调理一下。
像小叶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加入中医养生的行列。小黄是一名职场新人,平时喜欢在网上浏览一些中医养生知识,特别关注美容方面的养生指南。为了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在美容方面的论述,她还经常翻阅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朋友们一起探讨中医养生美容之道。
“95后”茜茜在沧州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被称为养生达人的她,最近在钻研经络梳。“这个小木梳有6个齿,按摩的部位不同,作用也大不相同。从头顶百会穴到脚底涌泉穴,一整套疏通下来只要几分钟,整个人立马神清气爽。”茜茜说,从中医养生得到一些正向反馈后,她不但自己坚持,还经常把好的方法分享给身边人。
如今,保温杯里泡枸杞不再只是中年人的标配,年轻人也渐渐喜欢上这种生活方式。每天在工位煮一壶养生茶饮、早晨练练八段锦、火锅局换成养生局、各种饮料被养生茶饮替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养生大军,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被年轻人唤醒。
中医养生理念悄然入心
6月7日,记者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刘建博士的诊室前看到,有10多位患者在等候就诊,其中大半是年轻人。
“疫情过后,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尤其对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年轻人对中医药走过了从好奇到接受的阶段,所以现在年轻人的问诊量逐年加大。”刘建说。
来问诊的年轻人,许多并没有明确诉求。只是说自己“浑身没劲儿”“想祛痘、祛黑眼圈”“压力大睡不好”……针对这些年轻人的诉求,中医大夫们在“四诊合参”上除了运用中医养生理念给予年轻人生活饮食、作息习惯调整的指导,同时也给予他们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慰藉。
中医养生理念也渐渐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沧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生李明介绍,他和同学们经常习练八段锦、太极拳,以提高身体免疫力。现在身边许多年轻人都有中医养生的意识,比如用食疗的方法解决身体的一些小问题。
“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正在年轻人群体中成为热潮。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南川老街国医堂负责人孙铭冬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学习、工作压力大,身体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慢性疾病,对于这些慢性病,中医外治的效果不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用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来调养身体“治未病”。
正确看待中医养生
为何中医药养生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火?
对此,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赵建勇深有感触:“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医药发展内外环境都得到了改善。”
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为此,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着力打造南川老街国医堂,推动中医药年轻化,促进中医药融入群众生活。
但赵建勇也强调,“中医药年轻化,中医药融入生活,这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积累了群众基础。但在此过程中,也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不可盲目而行。中医和中医养生绝不是‘一个药方走天下’,也需要辨证论治。”他提醒年轻人,“中医养生不能盲目,不是说有了中医,就不再需要西医,而是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另外,同一种中医疗法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