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月 ——
记者:听说在你的班上,就连期末考试都是以直播的形式进行的?
郭晓月:从2022年新媒体直播课开课起,我们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都这样。这是我们在产教融合上的一次尝试,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各司其职,所有工作均由自己完成。用助农直播代替卷面考试,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直播间内外,到处都有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大家有的编着麻花辫,有的身穿花棉袄,互相配合推销产品,销量特别好。
@杨蓬勃——
记者:听说你们的产品登上了东方甄选河北直播专场?
杨蓬勃:是的。去年,河北省文旅厅牵头东方甄选开启河北直播专场,我们公司生产的旱碱麦产品千层馒头、面花亮相直播间,两场直播累计售出近2万单,在取得不俗销量的同时,也让全国观众了解了旱碱麦特色产品及其蕴藏的文化。
@王伟伟——
记者:在育种过程中,你们还用上了哪些“神兵利器”?
王伟伟:除了河北省旱碱麦重点实验室之外,还有人工气候室。我们利用人工气候室对旱碱麦及特色小麦进行“加代”及群体构建,一年最多能繁育4代,不仅效率有了提升,而且大大降低了良种研育成本。此外,人工气候室还是分子育种手段的实施场所。在旱碱麦育种时,只需在麦苗上剪下叶子,通过分子标记检测,便可以确定后代是否含有耐盐碱基因,更加快速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