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魏新敏
盛夏,烈日炎炎。上午10点,走进泊头市子渔驿站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记者并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闷热难耐,反而觉得比露天地里还要凉快儿不少,让人不禁好奇。
“往上看,那就是降温的秘诀。”随着农场负责人宋寿国的手向上指,一行人才看到了这里的大棚膜是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原本应是透着光亮的塑料棚膜,好像穿上了“浅白色外衣”。
“这个‘浅白色外衣’,是我们给塑料薄膜喷的降温剂,可以起到调整光照、降低棚内温度的作用。”宋寿国说,降温剂不仅效果突出,持续时间还长,具有使用方便、耐雨水冲刷等优点,“我们给棚膜喷上降温剂,再结合棚体的放风口,能让棚里温度降下几摄氏度。在降低温度的同时,也能保留充足的光照留给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影响作物生长。”
在盐山县边务镇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当地农技人员正给种植户讲解防暑要领,传授抗高温、保生产的知识。
“我们按照专家的建议,喷降温剂、盖防晒网,来降低棚内温度。同时,适时浇水、施肥,提高作物的耐高温能力。”大棚种植户说。
为应对高温“烤”验,盐山县农业部门组织20余名农技专家,分成10个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及实地“问诊”活动,提供针对性服务,保障蔬菜正常生长,守护“菜篮子”安全。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强预警服务,及时发布高温和干旱信息,提醒种植户积极采取防护措施。”盐山县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刘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