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第5R版:

上一堂 高考后的消费课

素 心

“考驾照3200元、手机8500元、旅行8000元至10000元、配眼镜3200元、衣服2000元、笔记本电脑5500元、学费和生活费15000元、其他补充准备3000元……”

高考结束后,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晒出孩子的心愿清单。满足这些心愿,需要真金白银的支出,让很多家长直呼“接不住啊”。

对于孩子来说,紧张的考试后放松一下,适当消费本无可厚非,但这个前提是,适度。

高考后的这个暑假,也有许多考生选择了去打工、体验生活。一个暑假的磨砺,考生应该能初尝工作的艰辛。在这样一个假期,为考生上一堂高考后的消费课,也成为这个消费季的刚需。对于还没有过多社会经验和理财经验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拒绝攀比、理性消费,传递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理念和价值,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奔赴新的征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需要上消费课的,还有家长。

每年高考,不少家长比考生还期待或焦虑,他们希望有所行动,为孩子最后的冲刺助一把力。正是考生家长的这种心态,让每年高考期间,高考经济都能实实在在地火上一把。商家也闻风而动,抓住高考经济的商机,大打“高考牌”。“考前状元餐”“黄金文昌笔”“旗开得胜”确实能给严肃紧张的高考带来一些轻松与喜庆,但一些消费乱象也值得警惕。

为高考祈福的各种配饰、各种号称“助力高考”的保健品,也让一些考生家长陷入盲目消费的怪圈。

摆正心态、消除焦虑、冷静应对、增强防范意识,是考生和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尤其是对于初入社会的考生,他们在这波关于高考的消费热潮中,可以真正独立地思考、面对以及做出选择,向成为一个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社会个体更进了一步。

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相对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技能,对于消费的认知更为多元化和理性化。他们会认为“自由行好过跟团游”,会清楚“电子产品首选性价比”,也会提醒自己“趁假期多学点一技之长”。在面对大额消费和自我选择时,很多初出茅庐的“00后”,表现令人欣喜。

这是一场消费体验,更将是一场很好的消费启蒙教育。在这场“高考经济”消费中,没有“正确答案”,也没有“人生公式”,他们将在直面诱惑和选择中塑造着自己的消费观,分配着不同事件在人生中的位置,也将收获一种真实的人生初体验。

2024-07-09 上一堂 高考后的消费课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3477.html 1 素 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