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静然 朱林林)日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全国总工会提名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高效能氢氧发动机焊接制造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技术的主要完成人是东光籍专家高凤林。
从东光走出去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心脏”——氢氧发动机喷管,都诞生于他手中。
他1980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攻克了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国防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0多项科技奖;荣获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近百项;著书3部,发表论文43篇,发明专利26项。
上世纪90年代,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儿像牵牛花的喇叭口,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组成,仅一根管子的价值在当年就相当于一台彩电,这些全部要通过工人手工焊接而成。全部焊缝长达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多停留0.1秒就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高凤林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最终凭借高超的技艺攻克了难关。2006年,由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为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陷入了困境。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辗转找到了高凤林,请他助一臂之力。经过现场调研后,高凤林创新设计方案,顺利通过评审,制造难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