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第6R版:

1947年5月,柳润亭烈士在河南安阳牺牲,埋骨处一直无处找寻。直到最近,上海发现一本鉴定书,再次勾起了家人对他的怀念—

烈士遗物 牵出一段热血往事

本报记者 杨静然

近日,一则关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第29届文物鉴定会成功举办”的消息吸引了新华区禧福荷堂小区居民牛建华的注意。消息中写道“柳润亭烈士《在职干部履历用鉴定书》,在本次文物鉴定中被评为三级文物”。

这个消息如一粒石子,在牛建华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原来,柳润亭是牛建华、牛建才兄弟俩寻找多年的舅姥爷。那些萦绕在耳畔的红色故事,那位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铮铮硬汉,是牛家人一直放不下的牵挂。

随着牛建华的讲述,一个交织着理想与信念、战争与和平、思念与寻访的故事,漫过岁月长河,渐次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段往事

牵出一份荣光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103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纷纷以不同的形式纪念党的诞生,同时也缅怀革命先烈。这一天,70岁的牛建华在网络上浏览新闻时,无意中看到了一则和柳润亭烈士相关的消息。他随即把这则消息分享给了家人。

“这不是咱舅姥爷吗?”“舅姥爷的资料怎么会出现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里?”牛家人意外又惊喜:寻找多年未果,烈士终于有消息了。

看着中共一大纪念馆里展出的柳润亭烈士《在职干部履历用鉴定书》,牛建华的眼睛湿润了,思绪也瞬间回到了多年前。

牛建华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从小跟随姥姥长大。记忆中,姥姥经常给他讲述舅姥爷的英雄故事。在牛建华心中,舅姥爷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还是家族的荣光和骄傲。

牛建华说,舅姥爷叫柳润亭,1914年9月出生,是沧州市运河区大和庄人。

“当年,我姥爷郝国祥一边行医一边开商铺做些手工活,养活一家人,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年纪尚轻的舅姥爷一直和我姥姥生活在一起,感情很深。1937年,舅姥爷离开了家乡。同年,日寇侵占沧州,姥爷因手上的茧子被日本鬼子认为是拿枪磨出来的,将他残忍地杀害在了捷地。姥姥说,后来才知,舅老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随部队南征北战。”牛建华说。

时间指针拨到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从3月至5月,在南起黄河、北至安阳的豫北平原上发起了豫北战役。

根据史料记载,1947年5月9日,各参战部队向安阳外围各据点之敌发起攻击。11日黄昏,在炮火掩护下对敌工事实施爆破,向安阳城逼近。位于城东北1公里的霍家村,是安阳外围防守链条上的重要据点,由四十师三十九旅一一五团三营驻守。15日晚,四旅令十团对霍家村发起攻击。十团三营在柳润亭的指挥下,仅用15分钟即突破成功。霍家村被突破后,敌军并未溃退,而是退到村西修筑工事防守。

“当时,舅姥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二纵四旅十团政委,攻城的前一天晚上,为确保战斗胜利,他带着警卫员前去查看攻城的准备工作。当他踏出指挥部走向阵地时,踩到了敌人预先埋下的地雷。刹那间,爆炸声响起,年仅33岁的他倒在了血泊之中,当场牺牲。”牛建华说。

事发后,战友们悲痛万分:柳润亭用一个人的生命,避免了整个部队的伤亡。部队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并将遗体就近掩埋。不承想,新中国成立后,家人再去寻找,遗骸已不知所踪。

从此,找到柳润亭烈士的下落就成了全家人的心愿。

硝烟已逝

英雄埋骨何处

柳润亭牺牲后,家人也曾带着悲痛前往烈士牺牲地,但多方打听均无果。

“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你舅姥爷的下落!”这是母亲郝淑兰交给牛建华、牛建才兄弟俩的任务。带着母亲的心愿,他们多次到安阳、肥乡、邯郸及周边烈士纪念陵园寻亲,但始终一无所获。

中华英烈网的烈士英名录上有两条关于柳润亭烈士的信息,上面清晰地记录着:“烈士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谋长、团长、团政委等职,曾被评为优秀党员。1947年5月11日,在攻打安阳战斗中牺牲,牺牲地点为安阳”。

牛建华说,舅姥爷和舅姥姥田正在部队相识、相恋,关于他的牺牲地点,舅姥姥曾经有一段描述。

“当年,舅姥爷被埋葬后,这片土地曾被敌军占领。为了重新夺回,我军将士拼死奋战,誓要把政委的坟地夺回来。终于,部队在几天后取得了胜利,但过去再一看,坟地已经遭到了破坏。战争还在继续,部队不得不离开了安阳。”牛建华说。

他还记得,舅姥爷牺牲后不久,家人便收到了消息,部队还为他颁发了烈士证明和烈属证。烈属证一直被牛建华的姥姥悉心保存着。

“舅姥姥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是济南人,和国务院原副总理万里的夫人边涛是同学。二人结婚时,证婚人就是万里。”牛建华说,后来舅姥姥随部队到上海,就定居在了那里。

在牛建华看来,舅姥爷和舅姥姥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人本有3个子女,第一个女儿在一次部队转移时,被迫托付给了当地村民,可战斗结束后再回来找时,整个村子已变成一片火海。第二个女儿生下来不久就去世了。第三个孩子还没有出生,舅姥爷就牺牲在了战场上。

而今,舅姥姥、大舅虽然都已离世,但一家人仍希望能找到烈士的下落,让烈士魂归故里。

为此,记者联系了河南省安阳市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经过查找,没有柳润亭烈士的下落。工作人员说,安阳市烈士陵园建成于1963年春,安葬着238位为解放安阳牺牲的烈士。20世纪70年代,曾有一次遗体迁移,团级及团级以上干部统一迁到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随后,记者又致电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也没有柳润亭烈士的记录。

拨开历史烟云

显现他的模样

虽然柳润亭烈士埋骨之处一直下落不明,但随着史料不断详实,一位临危不惧、骁勇善战的解放军战士形象,在我们面前逐渐清晰。

1939年1月下旬,日军在盐山县城集结大量伪军,沿盐山、乐陵公路向八路军挺纵六支队驻地盐山县旧县镇扑来,妄图消灭六支队。根据敌情,六支队迅速撤离旧县镇。敌人扑空后随即南进。1月20日,安插在盐山县伪商会的内线人员提供情报,驻在盐山城的日寇西村中队200多人、60多辆大车,准备第二天到旧县镇来安据点。六支队政委周贯五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在韩家集附近设伏,打响冀鲁边平原抗击日寇的第一场歼灭战。

后来,周贯五回忆韩集伏击战时曾说:“一个日寇军官在3个鬼子兵的掩护下,企图向西突围,被支队警卫连长柳润亭带人围住,经过一阵肉搏,3个鬼子兵都成了刀下鬼,日寇军官也受了伤……”

“1942年底,冀鲁豫边区实行第三次精兵简政,泰西与运东两区合并,称冀鲁豫泰运地委、军分区,分区辖3个团。当时敌占区有日军1410人,占冀鲁豫全边区日军的四分之一,伪军万余人,占全边区的四分之一还多。八路军大部队活动不方便,便转入小部队活动,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一团参谋长柳润亭带一部分活动。他们经常到泰肥、平阿及大峰山区活动,有时也深入到东平、汶上、宁阳一带活动,活跃于黄河两岸。不断打击敌人,鼓舞斗争士气。”

从这些珍贵的记载中,不难看出,柳润亭烈士是一位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指挥员,在部队有一定的威望。

这些战斗历程,柳润亭烈士的家人也是首次得知。牛建华激动地说:“当年,舅姥爷就在盐山韩集打仗,都没有联系过家里人。”

英雄已逝77年,找到柳润亭烈士是家人多年的心愿。牛建华、牛建才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烈士之墓。

在此,本报也希望知情者能为柳润亭烈士的家人提供相关线索和资料,帮助烈士早日回家。

2024-07-09 本报记者 杨静然 1947年5月,柳润亭烈士在河南安阳牺牲,埋骨处一直无处找寻。直到最近,上海发现一本鉴定书,再次勾起了家人对他的怀念—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3479.html 1 烈士遗物 牵出一段热血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