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2日
第01版:01

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盐山创新举措处置低效用地

本报记者 郭 彬 本报通讯员 韩学东 刁福林

仲夏时节,行走在盐山经济开发区蒲洼城园区,一片新厂房和办公楼拔地而起。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组装、调试、检测设备,为企业达产达标做好充足准备。

“这里几个月前还是一片荒废的未利用地,经过对土地的重新报批和项目招商,如今已经入驻了固态质子膜、防爆灯具、中频电源设备、运动木地板等7个项目,总投资达9.2亿元。”盐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项目今年即可投产,未来前景可期。

近年来,盐山县聚焦已供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短板问题,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抓工作解难题,积极探索低效用地处置方式,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共认定低效用地3959.5亩,盘活土地3692.5亩,处置率达93.3%;利用盘活土地新上项目66个,总投资113.7亿元。

低效用地涉及多家企业,情况各异,处置起来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牵涉问题多、处理难度大。盐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打好“组合拳”,通过全面摸清底数,因企施策、协调联动、持续推进,让每一寸土地“活起来”。

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优化司法处置流程。盐山县统筹整合行政、司法、社会资源,通过优化司法执行流程,加快破产重组、司法拍卖、债权转股权等处置流程,推动涉法涉诉问题企业尽快结案,实现了司法查封企业土地资源的快速盘活。目前,通过此方式盘活土地734亩,引进项目7个,总投资21.7亿元。

建立“扩容增量”机制,加快延链补链强链。针对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但工业用地容积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盐山一方面鼓励企业利用自身低效用地扩规经营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以土地、厂房招商引资,吸引与本企业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聚集度。目前,通过此方式盘活土地1289.5亩,引进项目23个,总投资35.9亿元。

建立“兼并重组”机制,及时优化整合资源。针对产业层次低、生产成本高、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盐山通过引进新股东实施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兼并经营等方式,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打散企业原权属结构,实现资产再重组,让企业焕发新生机,切实提升困难企业低效用地亩均效益。目前,通过此方式盘活土地175亩,涉及项目5个,总投资6.5亿元。

建立“预告登记”机制,解决企业无力投资难题。对未完成开发投资总额25%且具备独立分宗条件的企业,由原土地所有者与新进驻项目签订“预告登记”土地转让合同,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以分割登记转让形式盘活,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了企业入园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通过此方式盘活土地952亩,引进项目26个,总投资29.9亿元。

建立“政府收储”机制,加快土地“腾笼换鸟”。对企业无力建设但自身又不能盘活利用的低效用地,由县政府依法依规收回,按照土地招拍挂程序,再次出让给优质企业高效利用,或者由相关单位统一规划建设后对外招商引资。目前,通过此方式盘活土地353亩,引进项目2个,总投资12.2亿元。

建立“自我挖潜”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对符合县域土地利用规划,但因前期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位置较偏、现状较差的边角地块,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实现了“九通一平”,不仅降低了企业前期投资成本,又实现了土地集约使用。目前,通过此方式盘活土地189亩,引进项目3个,总投资7.5亿元。

2024-07-12 ——盐山创新举措处置低效用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3796.html 1 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