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3日
第01版:01

“少了攀比,人情味更浓了”

——东光县连镇镇小邢村移风易俗改革见闻

本报记者 杨昊文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走进东光县连镇镇小邢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新民居、记录乡情的民俗馆……文明村风扑面而来,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文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多年来,小邢村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孝治村等举措,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改革,焕发出乡村文明新风采。

定制度 易旧俗

文明节俭不攀比

“我是去年9月份结的婚,喜宴每桌标准不超过300元。婚礼只邀请了小乐队,没有安排歌舞剧团等表演,全算下来花费不到1万元。”28岁的邢增军是土生土长的小邢村人,作为村里的年轻一代,他也是村红白理事会的骨干力量。“我觉得这样特别好,不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是大家都不在钱的事情上攀比了,形成了一种好的风气。所有人都是统一标准,省心省钱还不浪费。”

多年来,小邢村一直提倡“红白事上不浪费”。2011年,村里制定了《村民公约》,对红白事实行了统一标准。随着时代变迁,公约不断修订完善,一直沿用至今。村内红事白事都交由红白理事会安排。如有喜事,村里统一组织接送、典礼、录像、就餐。办白事则一切从简,提倡厚养薄葬,实行火化,村内建有祠堂,内设有吊唁厅、骨灰堂,不仅解决了土地资源浪费问题,还免除了祭祀时遍地烧纸的火灾隐患。

“以前,婚丧嫁娶都爱面子、搞攀比,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现在,提倡移风易俗,红白事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少了,很多年轻人都自觉按照村规民约来做,少了攀比,人情味却更浓了。”61岁村民邢荣升为村民操办红白事20多年,他见证了村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风气变化。

(下转第四版)

2024-07-13 ——东光县连镇镇小邢村移风易俗改革见闻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3879.html 1 “少了攀比,人情味更浓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