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网络社会也应该是法治社会。不断完善网络法治体系建设,着力促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守护精神家园,既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筑牢“防火墙”,推进依法管网。治网之道,法治为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在推进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强化执法监管、打击各种网络犯罪、保障公民网络权益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好文章。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到《网络安全法》,日益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夯实依法管网的基石。从集中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到系统清理互联网广告乱象,持续开展的网络生态专项治理行动,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构筑法治“防火墙”,让法律法规在净化网络空间、护航网络安全过程中更有力量。
守好“责任田”,落实依法办网。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环境,需要大力提升企业的履责水平,这其中既包括互联网企业,也涵盖非互联网企业。一方面,企业要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主动接受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不违法违规开展业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强化行业自律,恪守行业规范,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真诚接受社会监督,推进依法办网、文明办网。各类企业都要履行主体责任,坚守道德法律、公序良俗,主动抵制各种网络违法行为,在追求经济效益时更自觉兼顾社会效益、企业责任,当健康网络生态的“营造者”与“呵护者”,做维护网络安全的“维护者”和“捍卫者”。
提升“免疫力”,做到依法上网。在网络空间所建构的媒介景观中,网民是最直接的参与主体,网络环境的净化也离不开网民的参与,因此,实现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网民是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如果网民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行为,那么网络治理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如果网民能够做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那么网络生态将更加清朗。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广大网民需要牢固树立理性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对相关法律法规心存敬畏,慎思、慎言、慎独,不触碰法律和道德的红线,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依法上网、健康用网。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需要我们构建起网络空间治理共同体,全民参与、人人重视,筑牢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底线,有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让互联网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