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住在三堡船闸小公园的桂花,被身边树木的尖叫声惊醒。桂花眨眨眼定睛一看,发现声音来自刚移植来的垂柳,就询问垂柳来自哪里?为什么尖叫?
垂柳很尊重桂花,知道她是杭州市花,在植物中口碑极佳。自觉刚才失态,就据实告诉桂花,自己原来住在西湖边柳浪闻莺公园,这几天一直迷迷糊糊,现在睁眼发现前面写着“江河汇”三个大字,不知道是在哪里?忍不住叫出声来。
桂花放下心来,问柳树可知道大运河和钱塘江?柳树回答那当然知道,在杭州的植物有哪个会不知道西湖、大运河和钱塘江。桂花说,这个“江河汇”就是大运河和钱塘江的交汇处,京杭大运河经“三堡船闸”汇入钱塘江,在钱塘江南岸接续浙东运河从宁波出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出口之一。说着,桂花指向前面的雄伟建筑。
柳树抬头看去,果然发现“三堡船闸”几个大字,四周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不禁叹息,以前只知道三堡这一带是杭州郊区,周围全是菜地,没想到现在这么热闹了。
“你那是老皇历了,杭州早些年已经从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了。”桂花告诉柳树,前面不远处的“城市阳台”是钱江新城一期的标志性建筑,我们所处的“江河汇”依托钱塘江、大运河两大世界级水体,构建集商务商业、城市旅游、世界级总部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航母,将打造成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新地标。这个汇,是指城汇、江汇、景汇,不久后,这里将打造成“流动艺术的景观体”,呈现出“世界级江河汇流城市”景观。
柳树得知自己从最美丽的西湖边,来到了最繁华的江河汇,兴奋极了,就缠着桂花要听杭州大运河和三堡船闸的故事。桂花说自己水平不够,但杭州市树香樟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我把他叫过来。
香樟过来后,得知新来垂柳的想法,也不推辞,缓缓讲解起来。
连京杭,贯南北,接西东,流淌了2500多年的大运河,滋养了杭州百姓,孕育了“钱塘繁华”。大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是杭州的开放之河、是杭州的繁荣之河、是杭州的风韵之河。历史上,杭州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三吴都会;是“商家骈集、物价辐萃”的华贵之城;是“天下粮仓”“丝绸之府”的江南名城。大运河形成杭州“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水乡风韵,留下了广济桥、拱宸桥、祥符桥、卖鱼桥、德胜桥、江涨桥、菜市桥等古桥古地名古建筑。运河两岸营造出夹城夜月、陡门春涨、半道春红、西山晚翠、花圃蹄莺、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湖墅八景”。从“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钱塘门外香篮儿”的民谚中,可感受到当时杭城的盛况。这里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故事。
桂花用手指向三堡船闸,示意香樟讲这里。香樟心领神会,说起这一带,如数家珍。
船入青匣波不兴,悠然飘出钱江东。站在这里向前看去,几艘40多米长的货船在三堡船闸闸室首尾相连,载着钢材、矿建材料等货物一字排列,等待过闸前往钱塘江。1989年,三堡船闸正式通航,该闸为300吨级大型五级船闸,闸室长160米,宽12米,年过闸货运量350万吨。三堡船闸的通航运行,结束了“江河相望、咫尺不通”的历史,货船从此自由通行,将大运河与钱塘江、东海衔接起来。
如今的三堡船闸,不仅承担运输功能,更成为城中景观河的重要部分——钱塘夜游,乘游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至三堡船闸可感受水涨船高和江河汇流,在醉人的夜色中,“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的诗情画意拂面而来。三堡船闸旁,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江河汇”综合体,是沟通运河两岸、贯通江北绿道,实现钱江新城一、二期无缝衔接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杭州拥江而立、城市东拓的地标工程。昔日的古韵遗迹,与“江水潺潺夜有声,灯火辉煌映江明”的生动场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西湖、运河、钱塘江,水上明珠;垂柳、桂花、香樟王,树中骄子。无论是江河汇,还是花木聚,都说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紫薇的感言,让现场植物都拍手叫好。
说到团结,紫荆树走上前来,讲起他前辈的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在这附近住着田老汉一家,三个儿子,几亩薄田,几间平房,房前有一棵紫荆树。一家人过着虽清贫但其乐融融的生活。田老汉弥留之际,把一家人叫到床前,他先给三个儿子各一根稻草,让他们拉,三根稻草都拉断了。他又让三个儿子拉三根草绳,这下大家都没拉断。老人说完“拧成一股绳才有力量”就咽了气。
开始几年,三个儿子牢记父亲的话,没有分家。后来慢慢有了矛盾,开始商量分家的事,此时,旁边的紫荆树就摇晃起来,不停落叶。农田和房子分完了,他们又想着要砍倒紫荆分树分地,紫荆就抖动得更厉害,将全部叶子都抖落了。到了次日早上,紫荆树竟死了。三个儿子醒悟过来,抱着树干痛哭,一致决定不分家了。
三兄弟和好如初,过了一段时间,紫荆树竟慢慢活过来,并且长得越来越茂盛。田家兄弟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紫荆树的故事讲完了,植物们齐声叫好。香樟挥手要大家静下来,振臂高呼:“今天,我们站在这江河汇集、钱运贯通的风水宝地,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团结一致,努力奋斗。”
现场掌声雷动,气氛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