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5日
第05版:05

让“流量”变“留量”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刘 伟 魏焕光

自去年以来,弥漫着浓厚人情味的淄博烧烤、令人垂涎欲滴的天水麻辣烫等多个文旅“爆款”闻名全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流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其流量背后的逻辑,实质是“注意力经济”。无论是独具匠心的民俗活动,还是地道的美食体验,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一个地方的文旅形象,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推动力。这些成功的案例提醒我们,流量并非随机降临,而是源于对本地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巧妙传播,这既吸引了新客又攒下回头客,让“流量”变成了“留量”。

将短暂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正是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暂的“流量”就像是河流的洪峰,汹涌而来,却也会迅速消退;而持久的“留量”就像地下水,虽然不显山露水,却持久滋养着土地。

以“淄博烧烤”为例,最初因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和社交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品尝烧烤的层面,那么热度可能会很快消退。然而,淄博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民间音乐会、传统手艺展示等,使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变成了文化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把“流量”转化为“留量”,实现了长期的经济效益。

把“流量”转化为“留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区域联动与创新宣传,打造出一个个富有文化底蕴又能引发游客深度参与的文旅品牌。

首先,优化旅游线路,强化场景转换,是提升旅游体验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线路设计能够节省游客的时间,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领略各景点的风采。而场景转换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文化氛围、主题风格的切换,它能够创造出层次分明的情感共鸣,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大运河沿岸景区日益增多,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三楼”区域,园博园区域等都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很多导游按照既定线路带领游客游玩,让游客感受了沧州之美、沧州之变、沧州之风情。

笔者以为,在此基础上,如能将烟火气十足的民族路等老街巷纳入旅游线路,外地游客便能从更多视角了解沧州、体验沧州、爱上沧州。与此同时,可通过开通公交旅游专线、扩大停车场地等方式,方便游客的出行,使得游客能更好地沉浸在沧州的美景中。

其次,深度挖掘全区域的文旅资源,实现县(市、区)间的互动共享,有助于塑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当地通过深度挖掘全区域文旅资源,实现了区域共享的文旅价值。湖州市德清县以其莫干山景区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而南浔区则以古镇文化著称。这两个县区实现了旅游资源共享,游客往往会选择“山景+古镇”的特色旅游路线,这条线路山区的宁静与古镇的繁华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行体验。

沧州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旅景点,吴桥杂技大世界、南大港湿地、河间府署、渤海新区黄骅市的十里金沙滩、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如今,很多游客在结束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的游览后,会来到市区,逛逛园博园、沧州博物馆、运河“三楼”,晚上会品尝沧州火锅鸡等美食,在领略古城历史的同时感受沧州烟火气。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五一”假期,沧州酒店、票务等提前预订量同比增长160%,沧州在“五一”假期最受游客追捧的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中位居第六。

再次,面向周边市场的创意创新宣传也是一种引流策略。提升城市品牌力和影响力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更要注重创意创新宣传。所谓的创意创新宣传不单指利用新媒体,拍个视频、发条新闻,或是打出吸引人的口号。真正的创意创新宣传,是基于对当地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解读,展示的是浓缩提炼之后的文化精髓。“淄博烧烤”之所以会成为文旅品牌,其实是“服务贴心、价格公道、百姓朴实”的城市品格在为淄博旅游作文化背书。

沧州有着丰富的文化特征,是诗经文化、运河文化、渤海文化、医药文化、武术文化和杂技文化等的汇聚地。沧州还有许多文化值得挖掘利用,如沧州还有着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驿站。

近年来,《沧州日报》和《沧州晚报》曾多次报道过与“一船明月过沧州”这句诗有关的历史故事。其中“过”这个字,很好体现了沧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自古以来,沧州就具有鲜明的驿站特色。除了孙谔的《夜过沧州》,清代刘梦的《述沧州诗》、清代傅王灿的《登朗吟楼》等大量古诗都有着途经沧州写景抒情的诗句。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运”来了经济社会的繁荣,也让沧州迎来了因河而兴的历史新阶段。

今天,我们可以围绕“过沧州”做文章,强调其作为运河节点城市的独特价值,形成稳定的“留客”基础。

总之,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努力打破地域界限,构建起一个立体、动态、富有人文气息的旅游生态系统。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善,更需要对本土文化的深入解读和生动呈现。只有让游客在旅途中找到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才能真正实现从“过客”到“回家”的转变,让在沧州的游览变成一次难以忘怀的文化之旅。

2024-07-25 刘 伟 魏焕光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5103.html 1 让“流量”变“留量”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