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任振宇 魏浩然 记者尹君伊)日前,渤海新区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支持下,完成500余亩盐碱地绿豆播种工作,双方携手探索豆麦轮作改良盐碱地新模式。
绿豆是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作物,适播期长、生育期短,拥有良好的生产价值和推广前景。自2019年开始,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养分管理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宏权团队便在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耐盐碱绿豆品种筛选、盐碱地绿豆利用和盐碱地改良方面的实验工作,积极探索盐碱地绿豆种植利用与盐碱地改良技术。团队经过实地调研后,根据地区独特的盐碱地农业环境、农民的种植习惯以及绿豆作物自身适播期长、生育期短的显著优势,提出了以“盐碱地稳产培肥”为核心目标的豆(盐碱绿豆)麦(旱碱麦)轮作种植模式。
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支持下,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规模化种植,推广豆麦轮作模式。多位专家多次来到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场指导盐碱地绿豆的播种工作。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还提供了种子、除草剂和专用机械装备等物资支持,确保了播种工作顺利进行。
“盐碱绿豆—旱碱麦轮作模式不仅可以解决黄骅地区旱作雨养条件下旱碱麦播种可能遇到的茬口冲突问题,保障旱碱麦稳定生产,还可以充分利用绿豆的固氮培肥特性,有效改良盐碱地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为黄骅及周边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刘宏权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