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第03版:03

任丘这对父子 接力无偿献血

父亲已累计献血25000多毫升,儿子曾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本报记者 邢 程 本报通讯员 毕亚敏

7月23日,市区献血屋迎来了一对父子。他们坐在细胞分离机前,熟练地挽袖伸臂,随着鲜红的血液流入采集管,二人相视一笑。从老家任丘驾车过来,上百公里的路程,他们每半个月就要跑上一趟。

父亲赵建岭是任丘永丰路街道水电社区的“热心肠”。儿子王凯旋在当地更“有名”,因为他曾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血液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我们一起来献血,还能做个伴。”今年49岁的赵建岭笑着说,“儿子随我,也是个热心人。”

赵建岭第一次无偿献血是在2019年。那天,听闻妻子单位要举行献血活动,他也主动参与其中。“我觉得做人就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第一次成功无偿献血后,赵建岭拿着自己的无偿献血证,仔细端详了很久。虽说平日里好事也没少做,但在他看来,这次意义有所不同。“这是能救人命的大事儿。”赵建岭说。

从那以后,赵建岭便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后来他了解到捐献血小板间隔周期短,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便定期前往沧州市区献血屋。

5年多时间里,赵建岭参与无偿献血60多次,献血总量25000多毫升。翻看着献血证,他感慨:“这些年,一直有股力量推着我前行,一个人在奉献爱心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充实。”赵建岭的爱心之举也被儿子王凯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2021年,王凯旋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并在大学校园完成了第一次无偿献血。寒假回到家,王凯旋得知父亲要去捐献血小板,黏着父亲要搭“顺风车”。“我已经在学校献过两次血了,这回我能和您一起‘并肩作战’了。”听着儿子的话,赵建岭感到由衷的高兴。

接下来,这对父子又作出一个决定,一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入库志愿者。

去年夏天,王凯旋接到了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他的骨髓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茫茫人海中,正好匹配到我,这是我们之间的缘分,我一定要帮助他打败病魔。”王凯旋跟父母说了这件事,爸爸妈妈都表示支持。就这样,当时正在苏州的王凯旋跨越千里回到河北,捐献了21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素不相识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火种”。

“如果接到电话的是我爸,他一定也会那么做的!”王凯旋说,或许在别人眼中,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在王凯旋心里,父亲永远是他的榜样;在赵建岭心中,儿子才是好样的。从那以后,献血间隔一到,父子就会走进献血屋,这已成为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2024-07-27 父亲已累计献血25000多毫升,儿子曾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5392.html 1 任丘这对父子 接力无偿献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