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8日
第01版:01

大运河畔体验非遗文化

本报记者 杨昊文

“这里不仅能一览运河过闸的精彩‘画面’,还能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是个不错的去处。”近日,在南皮县大运河非遗研学基地,来自沧州市区的刘岚正带着孩子欣赏运河美景,体验非遗文化。今年4月份,刘岚在这里参加了半程马拉松赛事,留下深刻印象,便经常带孩子来游玩。

“畅游中国,幸福生活”中国旅游日专题活动、武术展演、非遗市集、长跑驿站……今年以来,南皮县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开展各类运河文化研学活动30余场,参与活动人员达8万余人次,大大提升了文旅吸纳力和影响力。大运河非遗研学基地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打卡者。

“这里原为西代庄闸所管理处,经过改造后,集非遗展示、展演、品鉴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已成为南皮县各类文化活动和非遗展示优选地。”南皮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旅游工作负责人潘朝霞说,去年4月份,研学基地正式对外开放,设有非遗文化展示馆、非遗食品品鉴馆、非遗演出舞台及休闲广场等场所,南皮落子等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展示。

作为张陶窑第19代传承人,57岁的张中正带着徒弟在非遗研学基地专心研习陶艺。取泥、揉泥、捏塑、拉坯、烧坯、彩绘……传艺之外,张中正还常带前来研学的孩子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制成后的作品还能收藏,具有纪念意义。张中正说:“对于未来发展,我有一个美好构想,那就是‘三景合一’:一是美景,在风景无限的大运河畔,借助非遗研学基地,做好非遗传承工作;二是场景,再现传统制陶工艺,同时融入创新技艺;三是愿景,通过不断传承和研究,打造沧州‘运河瓷’。”

悠悠运河,生生不息。运河文化兴盛,让千年大运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宣传非遗文化,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打造‘非遗+’精品旅游线路,把南皮县大运河非遗研学基地打造成大运河畔一处靓丽的文化景观。”潘朝霞说。

2024-07-28 本报记者 杨昊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5421.html 1 大运河畔体验非遗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