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0日
第06版:06

九旬老人深情回忆闻远楼

宋俊明

北伐时,爱国将领方振武为沧州鼓楼题字“自由”。

本报记者 杨金丽

连日来,由张耀华撰文、宋维东朗诵并制作的视频《话说鼓楼》,在网上受到关注。在邯郸市居住的95岁沧州老人宋俊明看到后,激动地说:“我离开故乡70多年了,和鼓楼做了近20年的邻居。这个视频解开了我心中关于鼓楼的未解之谜,也让鼓楼从我的记忆深处复活了。”

宋俊明说,自己家住署前街(此指老署前街,在今荷花池西、沧州饭店东)。在老县署还没建成前,这条街叫鼓楼南街。“鼓楼当年是沧州城最高的建筑。我们家和鼓楼的直线距离也就300来米。每次出门一抬头,我就能看见鼓楼。每天早晨6点、中午12点、傍晚6点,鼓楼就会准时传来钟声。所以,鼓楼又被称为钟鼓楼。那时,人们的日常起居、学习生活,都是按鼓楼的钟声定时进行的。”

“鼓楼又叫闻远楼,坐落在沧州城的东北部。我小的时候,沧州是一座水城,城内外河渠纵横。鼓楼南面也有一大片水域,我们叫后坑。水域南面就是文昌街,这里住户多,垃圾也多。我家虽然离这里最近,却很少去这片水域玩耍。去的最多的地方,是鼓楼东面到沧州城墙根的那片水域。那里住户少,水面干净。每年夏天,我常和同学来此游泳,然后再到附近的一处广场玩耍。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围着鼓楼展开的。”宋俊明说。

宋俊明印象最深的是,小学开学前,父亲带他去鼓楼看“魁星点斗”。“父亲是一名教师,特别尊崇魁星爷。他说,拜了魁星爷,就能好好上学读书,将来考个好功名。”宋俊明说,鼓楼的二楼名叫魁星楼,里面供奉着魁星爷。传说魁星是个才子,曾连中三元,却因貌丑被逐出皇宫,愤而跳入东海。玉皇大帝怜悯他,赐他朱笔一支,命他掌管人间科举文运。他记得鼓楼里的魁星爷是彩色塑像,坐东朝西,坐在高台上,一只手握笔,另一只手执斗,双脚之下各有一只金鸡和一只大鳖。“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取‘独占鳌头’和‘一举夺魁’的意思。”老人说。

那时,宋俊明父亲常带着孩子们登临闻远楼。登上最高层,居高临下,他们可以西看大运河,西北观水月寺,南望清真寺,西南远眺文庙、城隍庙等。父亲有时还带着他们在闻远楼上诵读古人名篇《岳阳楼记》。

1937年,日寇占领沧州后,修筑了东起鼓楼、西至运河的土路。1939年,日军从东城墙向火车站修路约800米,并将这条路命名为“赖川路”。后来,日军在“赖川路”西端东城墙处开了一个新东门,并在鼓楼至新东门的大水坑上,架起一座木桥。沧州解放后,在运河白家口建起了新华桥。这条路因桥得名,叫作新华路。

1947年沧州解放。1948年,宋俊明在市政府秘书室工作。他记得,当时鼓楼由政府派人管理。“当时老百姓戴手表、有座钟的很少,人们上下班、早中晚饭的时候,都有专人负责敲钟。不知道这个敲钟人,是不是《话说鼓楼》中提到的白三爷?或者是白三爷的后代?”宋俊明说。

2年后,他被调到沧县专署工作,办公地点与鼓楼近在咫尺。鼓楼还像原来一样热闹。每年重阳节,老百姓依然保持着到鼓楼登高望远的习俗。

1952年,国家从地方抽调干部支援城市工业建设,宋俊明被抽调并分配到邯郸工作。每次从邯郸回老家,穿过鼓楼大门洞时,他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到家了!”

“别看我们家离鼓楼这么近,我一直不知道鼓楼始建于明代,有500多年的历史。”宋俊明说,鼓楼就是他心目中家乡沧州的符号之一,至今还常常出现在他的梦中。

2024-07-3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5747.html 1 九旬老人深情回忆闻远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