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 言
三伏天,小李戴上智能手表,开启心率监测,开始“燃烧卡路里”。他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在城市道路上感受骑行的魅力……智能手表,成为小李不可缺少的“健身搭档”。
他调侃说:“戴上智能手表,就像上了套,不练出点成绩来不算完事。慢跑几千米,发现没戴手表,感觉白跑了。戴上手表,累了也得爬起来‘合环’。”
小李起早贪黑也要合上的“环”,是某品牌智能手表的运动闭环功能,主要由活动消耗卡路里、锻炼时间、站立时间构成。佩戴手表的人,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健身需求,设定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只有完成目标,圆环才能合上。
智能手表把每一次运动的结果可视化、定量化,用数字证明行动就有改变、付出就有结果。这种方式给人以鼓舞,也让人有了运动的动力。
然而,有人过度依赖智能手表,甚至患上了“合环强迫症”。对他们来说,连续完成目标多少天,就意味着自己坚持了多久自律的生活。从“合环”到集徽章,从签到打卡到每天晚上的步数排行,跟自己比,跟他人比,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压力。
除了运动数据外,天气、公交车发车等生活中相关的信息与数据,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热点。有人等公交车时,不停刷新发车信息,越看越烦躁,原本几分钟的等待时间,也似乎在无形中被拉长了。
我们可以把数据作为一种参考,但不应让它成为生活的束缚。佩戴智能手表跑步时,可欣赏沿途风景,而不是只关注手表上的数字;掌握公交车到站信息,是为了让自己更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徒增焦虑……在量化的生活中,我们更要保持清醒,在意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被数据“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