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 鹤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盐山县的两个现代农业园区,在小小的食用菌上不断做文章,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拓宽了园区内农户的增收渠道。
要发展特色农业,离不开“领头雁”。
河北恩际集团拥有食用菌、生物制品等多个产业,为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集团积极探索银耳种植及加工项目。盐山宏瑞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冯金鹏,曾在东北地区种植食用菌20多年,精通平菇的栽培技术。近几年,不少农户在他的带领下,也成了种菇能手。
让特色农业成为真正的富农产业,需要多元的联农带农机制。
河北恩际集团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发展机制。
盐山县韩集镇薛堂村村民薛思祥的3间平房以前就是用来放些杂物。这些平房被改造成家庭智能车间后,产一茬银耳,薛思祥就能收入两三千元。薛思祥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赚了七八千元,日子明显宽裕多了。
除了像薛思祥这样只提供平房的村民获益,还有些村民专门成立了工作队,通过管理银耳菌棒赚钱。这样一来,更多村民可以靠银耳特色种植产业增收。
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盐山宏瑞家庭农场也在不断探索更灵活的联农带农机制。
盐山县常生源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农户王新强原本种植平菇,看到盐山宏瑞家庭农场有意扩大种植规模,便将自家的两个大棚托管给了农场,每年分红2万元。王新强到农场担任主管,每月可挣4000余元。到了出菇期,王新强的媳妇也到农场采菇挣钱。
盐山宏瑞家庭农场的季节性用工不少。制作菌棒的忙碌季,这里每天要雇佣百十来人制作菌棒。出菇后,每天也得有30多人在棚中采菇。村里的妇女来农场打工,每人每天可挣120元钱。
农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如今,周边村庄的妇女到韩集银耳种植基地打工,不仅工作时间自由,不耽误照顾家里,每月还能赚一两千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