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6日
第07版:07

夏季脑供血不足多发

科学应对 守护大脑“生命线”

■ 本报记者 康 宁 摄影 魏志广

日前,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段时间,脑供血不足患者明显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医生提醒,一旦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三高”是主因

这几天,62岁的李女士时常感觉头晕、头痛,她以为是中暑,就服用了藿香正气水,可是症状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还出现了呕吐的症状。她赶紧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

那么,脑供血不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严格来讲,脑供血不足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状的统称,主要指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中老年人容易患老年痴呆症和脑梗,需要及时处理。”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李阔说,现在天气炎热,人们出汗较多,能量消耗较大,易导致脑供血不足。

有关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约有2/3的人存在脑供血不足问题。

“‘三高’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李阔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发展为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可致脑梗。

此外,各种心脏疾病也可诱发脑供血不足。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狭窄,每次心脏泵出的血液减少,供给脑部的血液也会减少,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心衰患者心脏收缩无力、房颤患者心脏收缩不完全,均可导致心脏泵出的血液变少,进而影响脑部供血。

“高血压可引起脑供血不足,低血压也会诱发脑供血不足。”李阔说,血压过低可导致心脏泵血量变少,从而引发全身血液灌注不到位,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患者年轻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脑供血不足这一老年症状正日趋年轻化。

日前,32岁的小陈在饮酒后突发脑梗,幸亏救治及时,才脱离危险。他平时工作忙、压力大,经常熬夜、暴饮暴食。一年前,小陈体检查出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医生提醒他要规律作息、戒烟戒酒、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他认为自己年轻,仅坚持了几天,就重返“酒场”,也没按时服药。这些行为无疑给他的脑血管带来很大“压力”。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如今,脑供血不足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在我接诊过的脑供血不足患者中,45岁以下人群就诊量的比例逐年上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20多岁。”李阔说。

“年轻人患脑供血不足的原因主要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劳累过度、熬夜、饮食不规律等。”李阔表示,如果长期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更多更严重的身体疾病。

当出现头晕、头痛、嘴巴歪斜、脸部麻木、视野模糊、吐字不清、哈欠不断等症状时,患者应尽快就医。此外,“三高”人群要定期检查,按时服药,谨遵医嘱。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

与其庆幸劫后余生,不如珍惜当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疾病——

李阔介绍了几种养生方法,既适用于健康人群预防脑供血不足,也适用于脑供血不足患者改善症状。

首先,要养好血管。高血压患者要谨遵医嘱,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控制好血糖、血脂,每半年监测一次血糖、血脂,已经出现血脂、血糖异常者,应积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将血脂、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其次,戒烟限酒,保持饮食营养均衡,以豆类、粗粮、蔬菜、水果为主,适量进食瘦肉、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减少膳食里油、盐、糖,尤其是动物油的含量。

再次,运动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好方法,能辅助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李阔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有益身体健康。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即心跳稍快又能轻松说话。运动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另外,可以多做做踮脚动作,这个动作能让心肌获得更多氧气,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和全身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最后,要护好颈椎。平时尽量纠正不良姿势,走路时抬头挺胸,不要含胸驼背,以免压迫颈部神经,影响血液向上输送,导致脑供血不足。坐着时在颈椎处放一个靠枕,起到支撑作用。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头应放在枕头中央,枕头下缘接近肩部,避免颈部落空。没有严重颈椎病的人,李阔建议可以经常做做颈部放松活动,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牵拉3秒至5秒。

2024-08-06 ■ 本报记者 康 宁 摄影 魏志广 夏季脑供血不足多发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6553.html 1 科学应对 守护大脑“生命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