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超
几天前,一场京剧演出在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12°艺术现场上演,众多京剧演员轮番登台,台下观众叫好声不断。
在登台演员中,一位小演员特别引人注目。有观众认出了这位小演员,“这个小女孩叫刘天骄,是运河区水月寺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今年才10岁,学戏已经6年了,‘花脸’唱得特别好!”
小戏迷
刘天骄从小就喜欢京剧。
她的母亲刘昊说,刘天骄两岁时,有一天老人在家里看电视,无意间调到了戏曲频道,刘天骄一下子就被身穿戏服的演员吸引住了,说什么也不让换台,静静地看了小半晌。
从那以后,刘天骄就经常模仿京剧演员表演。她穿着大人的衣服,把长长的衣袖当水袖甩来甩去,就连平时说话,也会模仿京剧唱腔。
刘天骄天天跟着电视里的戏曲节目学唱。久而久之,她不仅学会了根据脸谱分辨角色,还有了自己的喜好。她最喜欢听“花脸”唱腔,尤其崇拜京剧名家孟广禄。“我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孟老师就喜欢上他了,觉得他的表演特别有气势!”刘天骄说。
起初,对于刘天骄喜欢京剧这件事,家里人谁都没在意,觉得她是一时兴起。然而,刘天骄的坚持却令人刮目相看。上幼儿园后,刘天骄也没有放下这个爱好,依旧天天跟着电视学。
刘天骄4岁那年,妈妈给她在一家少儿戏曲培训机构报了名。从那以后,每逢周末,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刘天骄都坚持去学京剧,从未请过一次假。“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恰巧赶上家里汽车出了状况不能上路,我问天骄还去不去,她毫不犹豫地披上了雨衣。”女儿的这份坚持,让刘昊很骄傲。
“有人觉得学戏既枯燥又辛苦,但对我来说,却是最快乐的事!”刘天骄说。
“争”角色
初学京剧时,刘天骄并没能如愿学习“花脸”,而是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学“花旦”。
老师的初衷很简单——在京剧行当里,“花脸”的性格大都粗犷、直爽、刚烈,且有不少武打动作,一般由男性扮演。女生唱“花脸”,要想学出成绩,就得付出更多。
但刘天骄是个有主见的孩子。
刘天骄5岁时,有一次她和培训班的同学要一起去北京演出。老师原本为她安排的角色是《红灯记》里的李铁梅,这个角色是旦角,也是刘天骄多次登台表演过的。
可这一次,刘天骄却提出想在台上唱“花脸”。
她给老师唱了几句私下练得最多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老师还是被她打动了,“别看她没正式学过,但那唱腔、那动作,还真是那么回事。”
老师最终答应刘天骄,只要她能在一个星期内把整段戏学会,就让她唱“花脸”。
这段戏的词很长。当时,刘天骄识字不多,她就一遍遍跟着录音学,终于在出发前把这段戏完整地唱了下来。
老师们为这个敢于挑战自我的孩子竖起大拇指。从那以后,刘天骄也如愿唱起了“花脸”。
苦练习
为了演好“花脸”,刘天骄每天都坚持练功,踢腿、下腰、倒立、翻跟头……“天骄的柔韧性从小就差,每回练下腰都疼得哇哇直哭,但她从来没想过放弃,更不需要家长督促。”刘昊说。
而刘天骄吃过的苦不止这些。
仅就扮相而言,在表演时,有些“花脸”要穿蟒袍,这身行头原本就厚重闷热,而为了展现“花脸”的魁梧和威严,不管天气多热,刘天骄都要在蟒袍里再穿上一件棉衣,也就是胖袄。刘天骄说:“很多时候,我们即便穿戴好行头,也不能立刻上台表演,得在后台候场,有时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虽然穿着这身行头感觉又沉又热,但我还是觉得很开心。”
刘天骄特别崇拜京剧名家孟广禄。6岁那年,有一次她和同学要到天津演出,而孟广禄也会参加这场演出。
刘天骄知道后高兴极了,整天在家里模拟见到孟广禄后两人会说些什么——
“孟老师,我可崇拜您啦!我能拜您为师吗?”
“当然可以了!”
……
然而,演出结束后,见到孟广禄的刘天骄太激动了,以至于什么话都忘了说。返程时,她难过地哭了一路。
回到家后,她练习更加刻苦了,“只要我足够优秀,就一定还有机会再见到孟老师!”
经过不断努力,她先后获得了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奖、第十一届和第十四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个人金奖等多个奖项。
去年,刘天骄在参加一档全国戏迷擂台赛节目时,再次见到了孟广禄。这一次,她终于如愿和孟老师说上了话。“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一定会见到更多京剧大家!”刘天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