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者李玫瑾曾说: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情感交流、心灵触碰与人格塑造。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带着对音乐的无限热忱,始终秉持“倾心以待,助力成长”的理念,用热情、专业与爱心,开启了一段独特的教育旅程。
音乐,是我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心桥。我利用音乐课,不仅教授大家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引导学生释放情绪、表达自我。总有孩子跑来对我说:“老师,今天通过欣赏音乐,我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感觉身心放松。”“对啊,聆听轻柔的音乐可以缓解焦虑,让大家暂时忘却学习的压力,沉浸在音符构建的美妙世界里。”每当悠扬的旋律响起,我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歌曲,用心灵去感受旋律,让音乐成为他们情感释放的出口。
在音乐课堂上,我还将戏曲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这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段,从唱腔到唱词充满了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课上,学生踊跃举手,积极上台模仿戏曲中的唱腔和动作。新颖的学习形式,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加深了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理解。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力。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对于音乐天赋出众的学生,我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专业指导;对于在音乐方面相对薄弱的学生,我则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逐渐发现音乐的乐趣。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音乐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
(作者系沧州市第九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