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学敏 本通讯员 孙汝霞
8月11日清晨,东光县南霞口镇大运河畔一片林地内,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缝隙,洒落在林下一垄垄药草上。“这是苦参,喜阴、耐寒、耐盐碱。”东光县众思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飞介绍,今年,公司在大运河畔南霞口村、张庄村流转了700多亩林地种植苦参,现在长势良好。
苦参是一种传统常用中药材,具有抗过敏、平喘祛痰、消炎抑菌等功效。“现在,苦参不只作为中药使用,其所含的苦参碱还被用作生物农药原料。”王志飞说,近年来,苦参的行情不错,不愁销路。
王志飞是南霞口镇李卜吉村人,在外经商多年。2017年,他回村寻求发展机会。经过多方咨询,他最终选择在林下种苦参。王志飞说,苦参投资小、易管理,一年浇两次水就行,生长期基本不用管理,也不用打农药。说干就干,王志飞当年就成立公司,并承包了村里一块土地进行试种。令他欣喜的是,试种的苦参长势很好,到了采摘期,亩产达到2000公斤,收益相当不错。
种植省心省力,而且不占用耕地,利用林下空间就可以,王志飞十分看好苦参种植,并继续寻找合适的林地,准备扩大苦参种植规模。今年,王志飞发现,大运河边南霞口村、张庄村的林地树距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肥沃的土壤特别适合苦参生长。于是,他找到当地有关部门,希望通过土地流转,进一步“盘活”这片林下资源。这一想法很快得到镇、村大力支持,王志飞顺利流转了700亩林地。
“树叶落在地上腐熟后,刚好是良好的苦参肥料。而秋季苦参的叶子掉落后,也可以为树木生长提供部分养料。此外,苦参独特的气味还有驱虫作用,能有效预防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可谓一举多得。”王志飞说,苦参种植可采用播种方式,也可直接种苗。今年他选择播种苦参籽,这样一来,如果明年有农户想要种植苦参,就可以移植苦参苗,两年就可以收获,每年每亩地净收益在2000元以上。目前,公司已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苦参面积超过2000亩,种植范围还辐射到泊头、沧县等地。
今年6月,众思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领编的《道地中药材苦参栽培技术规程》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王志飞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会把苦参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农户,并通过提供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打造苦参种植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