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开水近,登眺遇神仙。弹剑风常冷,停云足自联。
但知泉是酒,那计海成田。笛吹江声寂,棋残树影偏。
去舟闻欸乃,远圃挂葱芊。漫算十千斗,时低尺五天。
柳窥舒娜袅,花笑影留连。童子偕歌咏,沙鸥任往还。
夕阳馀晚照,孤月已高悬。醉眼不相识,乘风驾羽旋。
赏析:
作者孙宜诜,字祥辑,沧州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考授知州。崇祯二年(1629)三月初三,朗吟楼上迎来了一群文士雅集,他们是:骝山朱耀廷、百树刘馨如、燃藜刘映阁、绛雪孙如郗、香山吕修祉、闽中陈仲容、邗江任林屋、关中刘逊止、宁山王御里、龙泉王珍里。然而,这些都不是他们的本名。
这次雅集的活动非常丰富,清谈、抚琴、吹箫、击筑、吟歌、围棋、绘画……歌唱的内容是仙游九鲤湖,绘画的内容是青县中山、条山十景。令人纳闷的是青县什么山也没有,竟硬生生搞出“十景”来,不由佩服他们无中生有的本事,慨叹他们百无聊赖的春聚,想来如果这十景的名目要留下来该有多好。
当日参加集会的人士大都留下了作品,集体保存在康熙《沧州新志》里,借此我们才可以有机会考索出他们的真实身份,其中绛雪孙如郗,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孙宜诜。
祥辑公这首五言排律,从朗吟楼滨河特性开始写起,非常写实地标明了朗吟楼的正门是冲着大运河开的。现在朗吟楼的正门冲北即延续了这一特点,因为朗吟楼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河上的客人上下,而非岸上的主人进出。第二联则抓住了朗吟楼的精神内核——吕洞宾。在朗吟楼顶楼上塑有吕洞宾的立像,眸清似水,须髯飘洒,羽衣纶巾,赤脚背剑,所以诗中“弹剑”“足联”云云都是写实。第三联“但知泉是酒,那计海成田”,窃以为可算吟咏朗吟楼这座酒楼的名句之一,既道出了吕仙曾狂饮沧酒的传说,又为后世以南川暗泉酿酒开了滥觞。尽管有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在前,但并不妨碍此诗的清新俊逸。第四联的“笛吹”“棋残”则转回叙述雅集现场,有人吹笛,有人对弈。第五联,凭栏俯瞰“去舟闻欸乃”,遥眺“远圃挂葱芊”。第六联,荡开一笔,凑了一对。第七联,写朗吟楼周边环境,栽花种柳,而“娜袅”“留连”皆为双声,疑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影响。第八联的“往还”上承“留连”而来,借沙鸥之往还,映衬雅集人之终将散去,而此刻已是“夕阳晚照”“孤月高悬”。诗人已醉,眼已朦胧,朦胧得已不知道自己在哪,仿佛乘风,又好似驾羽,晕乎乎而归也!
孙 建 齐斐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