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5日
第02版:02

沧州5个案例成省民委 民族乡村“双富”行动典型

本报讯(记者王雪 通讯员王进)日前,记者从市民宗局获悉,我市5个民族乡村典型案例成为省民委民族乡村“富脑袋”和“富口袋”“双富”行动典型。

这5个案例分别为: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民族乡村“双富”行动进行时》、河间市果子洼回族乡《让果子洼牛羊肉制品“香遍全国”》、沧县傅圈村《发展傅圈“桃产业”活跃民族乡村经济》、海兴县双庙村《茴香产业推动民族乡村共富》、盐山县后陈村《依托“125”模式 促民族乡村发展》。

据介绍,2023年,省民委实施民族乡村“双富”行动,聚焦“党建引领好、产业发展好、村容村貌好、公共服务好、团结氛围好”5个方面,努力实现民族乡村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目标,使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近年来,市民宗局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锚定“两带多节点”创建精品点位的定位,指导“双富”行动重点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富民产业、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治理效能、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各民族乡村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支持各民族乡村开展村庄风貌提升和美丽庭院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通过建设一批宣传阵地,打造一批宣传载体,培育一支宣传队伍,宣传好党的民族政策,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使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2024-08-1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7625.html 1 沧州5个案例成省民委 民族乡村“双富”行动典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