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奎是沧州市第四医院普外科主任。去年9月,他作为援疆医疗专家,到轮台工作3个月。
从沧州到轮台有3300多公里。援疆工作结束后,宋连奎对轮台的牵挂丝毫未减。今年,他两度回到轮台,免费为患者进行手术——
8月9日晚上8点,宋连奎终于做完了这天最后一台手术。他长出一口气,准备休息一会儿。突然,他想起手机里有一条未读信息,就又打起了精神。
39岁的宋连奎是沧州市第四医院普外科主任。去年9月,他作为援疆医疗专家,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轮台县工作了3个月。那条未读信息,正是他在轮台工作时的同事发来的。
宋连奎第一时间回了电话。当初结束援疆任务时,他曾对那里的同事和病患许下承诺:“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
心 愿
从医16载,医者仁心这4个字,像血液一样存在于宋连奎的骨子里。
他一直有个援疆的心愿。为此,宋连奎经常向参加过援疆工作的同事了解当地医疗情况,并期盼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那里的群众解除病痛。
有一次,宋连奎和一位曾赴轮台县人民医院开展援疆工作的同事聊天时得知,由于轮台县医疗水平有限,患有肝胆胃肠囊肿或导管结石的病人,如果需要做手术,不是去200公里外的巴州人民医院,就是坐七八个小时火车到乌鲁木齐去。
沧州市第四医院的前身是南皮县人民医院,像这类手术,宋连奎和同事们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做过很多次。于是他下定决心,“到天山脚下去!救治那里的病患,让他们少些奔波。”
去年6月,得知沧州市将组织新一批医疗专家援疆的消息后,宋连奎主动报了名。
距离前往轮台的日子越来越近,宋连奎满心期待。然而就在出发前两天,他接到了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发来的进修通知。
对宋连奎来说,援疆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而进修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是奔赴千里之外援疆,还是去进修提高自己?宋连奎选择了前者。他说:“进修的机会以后还会有,可治病救人这件事一分一秒也等不得!”
当宋连奎说明原因后,医院领导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工作人员为他开了“绿灯”,允许他择期进修。
“考 生”
“既然选择了援疆,就得想方设法在这里做出点成绩。”带着这个目标,宋连奎来到轮台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援疆工作。
身为一名普外科医生,宋连奎经常要为急症患者做手术。也正因如此,24小时随叫随到,一直都是宋连奎的日常工作状态,在轮台也是如此。
有一次,凌晨2点,睡梦中的宋连奎被一通电话叫醒。多年的从医经历让他形成了习惯,脑海里第一个反应就是,医院里来了棘手的病例。
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天夜里,轮台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胃穿孔患者,该患者病情严重,需要马上手术。
宋连奎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换上衣服就往医院赶。
那台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结束时已接近清晨6点。宋连奎只稍稍休息了一小会儿,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像这样的事,对援疆的宋连奎来说,很是平常。
他不止一次感慨地说:“这次援疆只有短短3个月,时间不够用!”
除了诊治病人之外,宋连奎每个星期都组织轮台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进行培训,并协助科室开展了6项先进技术,填补了6项院内空白,让许多原本需要转院治疗的患者实现了县内就医。
当发现不少患者因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时,他又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事一起到小区、集市等人员密集地开展义诊和科普活动。
宋连奎像考生一样,用真情和医术在援疆期间书写出一份令人动容的答卷。
为期3个月的援疆工作很快结束了,可宋连奎觉得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临行前,他向科室同事和患者许下承诺:“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
承 诺
从沧州到轮台有3300多公里。援疆工作结束后,宋连奎对轮台的牵挂丝毫未减。只要那里的同事和患者有需要,他总是尽己所能给予帮助。
今年3月,轮台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位结肠癌患者。这名患者肿瘤体积较大,同时伴有消化道梗阻、重度贫血等病症,需尽早手术。
为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轮台县人民医院向宋连奎寻求帮助,希望他为这名患者主刀。
宋连奎第一时间向单位领导说明情况,随即订了当天最近一班的机票。
3月11日下午2点30分左右,经过10多个小时奔波,宋连奎终于赶到了轮台县人民医院。因为之前已对患者情况进行了了解,宋连奎一到医院便立刻展开手术。
两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宋连奎稍作休息,第二天一早就匆匆赶回了沧州。
“两天多时间,往返6600多公里,宋医生自始至终没提过报酬二字。在我们一再请求下,他才同意报销路费,而手术费则分文未取。”轮台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赵小平说。
今年6月,宋连奎再次前往轮台县人民医院,为一名阑尾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
相较于开腹手术,微创手术虽然难度大,但造成的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于是,宋连奎再次出发,来到天山脚下。同样的风尘仆仆,同样的步履匆匆,同样的不收取手术费用,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病人”。他说:“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为轮台群众免费进行手术是我的心意,‘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是我永远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