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4日
第03版:03

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鸟博士”李末

5年救护放归400余只野生动物

李末(左)用针管喂养白枕鹤

李末(左二)救护白枕鹤

本报记者 邢 程

8月22日清晨,李末早早赶到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巡视一周后,又查看起监控。这些天,她对救护中心的一只东方白鹳格外关注。这是一只受伤的幼鸟,50多天前被送到救护中心接受救治,如今已基本康复。

“再观察两天,我们就可以把它放归自然了。”李末说道。

爱 鸟

今年34岁的李末是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师,读博期间,她选择的专业就是鸟类学。2020年,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她就把研究室“搬进”了建在校内的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为这里的一名青年志愿者。

平日里,李末教学、搞研究、监测数据,闲暇时间,还要照顾这里的小动物。为了照顾好救护中心的野生动物,今年暑假,她也只休息了几日,便匆匆从老家赶了回来。

在救护中心,被救助的野生动物以东方白鹳、秃鹫、乌雕、大鵟、鸿雁等野生鸟类居多,此外,还有一只苏卡达陆龟。

记者采访李末间隙,忽然,“哗啦啦”一阵流水声传来,她快步来到一处康复笼舍前。一只秃鹫正在笼舍内踱步,一旁的水龙头正流着水。“就知道是它干的!我救护了那么多野生动物,数它最捣蛋。”李末笑着说,这里的每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癖好,比如疣鼻天鹅最爱洗澡,恨不得一天都站在水龙头下面“冲凉”;大麻鳽心眼最“坏”,专门在其他小动物身上拉屎;苏卡达陆龟“牛劲儿”最大,头一顶,能让人一踉跄。可这丝毫不影响李末对它们的喜爱。在李末眼中,救护中心的每只动物都很可爱。

也正因为这份热爱,李末已在救护中心工作近5年,救护放归的野生动物达400多只,其中有约一半为国家二级以上珍稀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红隼、疣鼻天鹅、鸿雁……细数她曾参与救护并放归自然的动物,李末倍感骄傲,她说:“能为保护野生动物出一份力,我感到十分荣幸。”

护 鸟

在救护中心,志愿者每年都要救护上百只动物。脱水的小动物疗养几天就能放归自然,伤病小动物可能一住就是好多天,这也让李末和救护中心其他成员多了不少“牵绊”。

在野生动物饲喂期间,李末对一只疣鼻天鹅印象格外深刻。她足足照顾了这只疣鼻天鹅一个多月。“照顾小动物必须特别精心,稍不留神它真敢死给你看。”李末说。

去年秋天,李末见到这只疣鼻天鹅时,它身体十分虚弱,而且有拉肚子的症状。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只疣鼻天鹅应激反应很强烈,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拒食。为了让它活下来,李末只能把氨基酸、玉米面、豆面、补液盐等混在一起,搅成糊状后对它进行人工填喂。

这种工作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周,李末不知道啥时候能到头儿,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直到有一天,李末发现这只疣鼻天鹅的“口粮”好像被翻动过。通过查看监控,她惊喜地发现疣鼻天鹅开始偷偷自主进食。李末十分激动,她感到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这只疣鼻天鹅康复后,李末带着不舍亲手放归了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返回救护中心的路上,李末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她接听电话后才知道,一只大天鹅被送到了救护中心,救护中心急需她去帮忙救护。

放 归

行走在爱鸟护鸟的路上,李末乐此不疲。每当受伤的动物经过救护中心成员悉心照料后重归自然,李末都会非常开心。她知道,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来到救护中心的动物更像是途经驿站的过客。”李末说,平日里,除必要的救助操作外,自己很少“搭理”它们。在她看来,这份“冷漠”其实是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它们的野性。

去年春天,李末接连参与救护了6只白枕鹤。结合以往救护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李末和救护中心其他成员判断它们可能是因误食有毒物质导致有机磷中毒。

李末回忆,她为白枕鹤进行了现场解毒治疗,然后将它们转移到救护中心。经过李末等人10多天的精心呵护,白枕鹤终于可以自行啄食、飞行,大家才将它们放归自然。

在放飞白枕鹤前,李末给它们做了环志标记并戴上卫星定位器。“从活动轨迹来看,它们的身体状况还不错。知道这些我曾经照顾过的‘孩子们’一切安好,我也就放心了。”李末说,近年来,随着我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沧州已成为越来越多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在野生动物救护这条路上,她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

2024-08-24 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鸟博士”李末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8377.html 1 5年救护放归400余只野生动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