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第06版:06

沧州的性格

赵金刚

一座城市的性格,体现在青砖垒砌的窄窄长长的胡同里,体现在斑驳且带有锈迹铁环的门扇上,体现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体现在纸页发黄的史册上,体现在一辈辈人的口口相传中……一路走来,沧州,这座古老的运河城市,无论是血雨腥风的摔打,还是商贾云集的繁盛,都以倔强的姿势成长着。

沧州的性格始终与水相生相伴。水是咆哮的、不屈的汹涌澎湃的、勇往直前的。这也成就了沧州人的性格。据史料记载,元代,御河在沧州一带“水面高出平地”,雨频时,沧州房屋、庄稼、树林都淹没在洪水中,到处芦苇荒滩,仅沧州古城内外,有险工15处,红孩口、南草坝、火神庙等,都是决堤险处。堤溃淹城,百姓生活困苦,在长期与水患的搏斗中,形成了沧州人不畏困苦、顽强生长的性格。同时,由于沧州是明清时运河上著名的码头,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大南门外成了沧州武术交流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百姓为了自卫和谋生习练武术,随着时间的累积,沧州有了50多种武术门类、拳械,也便有了沧州最大镖局成兴镖局,走出的李冠铭、刘化龙、大刀王五等著名镖师,有了“沿着条河走春秋”走南闯北的杂技艺人。

近几年,在寻觅这座城的红色基因过程中,我看到了它如水的性格,坚毅勇猛,不屈不挠。青沧战役的激烈、沧县东卷子村的激战、青县二十里屯的抗敌斗争成为新中国成立的前奏。在胜利公园、在马本斋纪念馆、在赵博生故居……这些红色基因一直在沧州这座城市中传承着,成为沧州人勇猛无畏精神的图腾。

其实,沧州城的性格里也有水的柔和。取南川楼下暗泉水而酿成的沧酒,醇厚绵软,成为全国名酒,获“南绍兴,北沧酒”美誉,是馈赠贵宾的佳品。沧州城因有名酒而增添了几分豪气,沧州人也在沧酒的滋润中多了丝丝柔情,乐于助人,侠义忠勇。明清时,沧酒成了城市的名片。清人钱谦益有诗:“君初别我新折柳,归帆约载长芦酒。今我南还又早秋,也沽沧酒下沧州。轻舟一叶三千里,长瓶短瓮压两头。”无论官商还是名仕,都在沧酒的醇香中聚在这座城市,沧州纯朴、豪气、容纳百川的城市性格浸润着他们,使沧州的名气沿运河两岸向全国传播,以致在多部名著名篇里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正因沧州兼备刚柔并济、豪爽大气的性格,沧州城才成为运河沿岸的一颗明珠。“北拱幽燕,南控齐鲁,东连渤海”,当清早的第一缕阳光照进这座古城,当勤行的手艺人陆续走向街市,城市开始在劳动者的忙碌中苏醒。这个明清两代重要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即呈现一派繁盛景象,商贾云集,文化昌盛,漕运码头舟来车往,舳舻相接蔽水,帆樯林立映天,纤夫的喊号声此起彼伏,装卸的脚行肩负重物,弯腰爬坡,岸上百货堆积,你呼我唤。正是有了这百样货物,主城区里便有了牛市街、缸市街、锅市街……各式各样的叫卖声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映在每个市民的笑脸上。

沧州这座城市的性格还与盐有着密切关系。沧州城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入运河边,而这一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也开始设在沧州。以长芦镇为治所,统管渤海西岸全域盐政。而今复建的南川楼,正是当初长芦都转运盐使司的办公署。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抒发宏大志愿,倾吐喜怒哀乐,留下传世诗作。明人冯惠《登沧州南川楼》诗:“危楼新建枕芦洲,过客登临即胜游。倚醉北瞻天柱近,凭高东望海门悠。”此诗在赞美沧州的同时,也体现了这座城市因濒临渤海而博大宽广。

沿园博园、大化工业园区、百狮园、南川文化街区一路走来,临水栈道观景,俯首便是鸟儿戏水,花开凌波,抬头望去,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三楼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移步即景,每一处都显现出沧州城特有的魅力和不凡的气势。

2024-08-28 赵金刚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8672.html 1 沧州的性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