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第06版:06

是集结,更是绽放

韩 雪

偶看微信,得知由沧州日报与沧州市作协联合主办的沧州市首届“新大运河文学”发展研讨会举行,不禁眼前一亮。

我为这一大胆、积极而及时的举措,由衷点赞。众所周知,一个文学现象的形成,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有赖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等的滋养和熏陶。一条大运河,流淌千年,蜿蜒千里,理应有、实际上也已经有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现象的存在。

作家,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张邮票、一口井、一个地儿,正如鲁迅的“鲁镇”、陈忠实的“白鹿原”、周立波的“清溪村”、路遥的“双水村”等。因此,“新大运河文学”这一概念适时地提出,无疑使作家们加强了对大运河的自觉、自省的意识。让作家们,以更深情的目光投向这片土地,以更深邃的思想思考这湾碧波,从而写出特色、写出风格、写出气派。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对沧州的文学创作起到一个不可估量的聚合、引爆与推动效应。

当年的“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形成,同孙犁先生的扶持引领分不开,同他所支持的《天津日报》副刊分不开。多年来,《沧州日报》开设《运河人家》等文学版块,作为一个阵地、一处码头、一块苗圃,致力于以文学形式弘扬大运河文化,培养作者队伍,推出可观的优秀作品,功不可没。我相信,在《沧州日报》以及沧州市作家协会的倾心召集和精心运筹下,亮出了旗帜,就可以号召人马,一路出发。

因此,“新大运河文学”概念的提出,是开始,是集结,更是绽放。

2024-08-28 韩 雪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8671.html 1 是集结,更是绽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