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第08版:08

越来越多的沧州制造企业

转型升级 “上云”发展

本报记者 吴 梦

东光运城制版有限公司辊筒智能生产线 陈英华 摄

企业上云是指企业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业务部署到云端,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云服务商提供的计算、存储、软件、数据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市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沧州制造企业开始通过企业设备上云、管理上云等,快速实现生产管理数字化。

运营成本每年降低3000多万元

走进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的控制中心,偌大的屏幕实时显示各个车间的生产实况,工作人员仅需轻点鼠标,就可远程控制车间生产线。

“作为设备上云贯标试点企业,我们上线了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车间工人减少近百人,日产能提高2倍多,运营成本每年降低3000多万元。”公司董事长崔永斌高兴地说,公司通过采用新型智能化晶型控制技术,显著改善了咖啡因、甲硝唑等产品的流动性指标,大大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前不久,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等8家沧州企业入选省工信厅公布的全省设备上云与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试点企业名单。

贯标,指的是贯彻标准,是将某个或多个行业标准贯彻执行到企业管理和生产等方面,以逐步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释放设备运行效能。今年,我省围绕设备上云与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启动企业实质性贯标试点工作,目的是遴选一批先进企业,推广一批标准化解决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全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设备上云与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可以引导企业从组织设置、人员管理、沟通协调、制度化文件等方面建立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生产设备运行管理机制,逐级提升设备数字化水平和运行效率,解决企业设备上云“怎么样”、设备数字化管理“怎样更好”的问题。

广祥制药作为业内知名的原料药生产企业,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题不断涌现。“设备上云前,我们每上一套新的生产设备,就要配套一套管理系统。高峰时,10多套管理系统让管理团队十分头痛。”崔永斌回忆起之前的窘境。

2018年,随着企业开始推进设备上云,实现生产数字化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通过数字化车间建设,我们实现了生产管理统一化,现在一套管理系统就能管理全厂生产设备,即使系统硬件出现了损坏,通过备份也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管理。”崔永斌高兴地说。

生产数字化实现透明管理

走进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人焊接手臂正在按部就班地焊接着新能源汽车配件,各种生产信息正在公司内部工业互联网上快速“奔跑”,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管理透明化。

每当公司有新的订单,互联网管理系统便会迅速将订单分解成各种生产制造数据。随后,生产线各工位按照相关数据开始按部就班生产。

“我们已初步实现了生产数字化、管理透明化,虽然公司每月要生产3000多种产品,但管理起来依然简单高效。”公司名誉董事长叶本栋笑着说。

透过玻璃墙,叶本栋注视着正在运转的生产车间。“刚接到的新能源汽车订单,订单信息第一时间进入我们自己开发的制造过程执行互联网管理系统。很快,一件产品的原料采购成本、物流时长、生产时间、配套生产周期等都会以数字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之后大家就可按图作业,这样管理起来就简单多了。”

做企业讲究降本增效。拿到订单后,公司需采购铜、铝等原材料,系统会将其中80%采购内容形成具体数据,实现采购成本透明化。系统以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特定时间内的价格为基准,形成订单原料采购价格,再由采购人员在谈判中进行微调,这样既节省了采购成本、简化了管理,还能杜绝腐败。

“制造过程执行互联网管理系统使用第一年,公司营收就增长了1亿元。目前,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并出口德国、丹麦等多个国家。”叶本栋高兴地说。

数字生产助“后来者”居上

走进东光运城制版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根钢棒经过打磨、雕刻、电镀、清洗等工序,很快“变身”为大型印刷机上使用的水平凹版辊筒。整个生产过程快捷流畅,却很难见到一名一线工人。

近年来,运城制版上马了第三代高速全自动生产线,在业内率先实现了辊筒的智能化生产,公司也成为我省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试点企业。

运城制版是一家技术领先的水平凹版辊筒生产企业。“以前我们的技术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生产一根辊筒就要花费26个小时,生产成本高,质量也有待提高。”运城制版公司生产经理张平凯说。

通过设备上云,运城制版引入了第三代高速全自动生产线,在业内率先实现了生产智能化,企业生产技术“后来者”居上。

“现在,我们整条生产线都实现了机械臂生产,一根辊筒生产周期只需要10个小时,生产工人从之前的32名,缩减到如今只需8名维护技师,产品合格率更是提高到95%以上。近两年主营收入增长了20%以上,公司一跃成为业内领先的制版公司。”说起企业的变化,张平凯难掩脸上的笑容。

在享受企业数字化生产带来红利同时,运城制版开始筹备再次升级自己的智能生产线,希望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公司生产数据与客户数据的双向透明。

“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升级,实现双向数据透明后,客户就能从下单开始,实时查看订单生产情况,并根据交货时间调整生产进度,保证第一时间用上新辊筒,实现上下游生产的无缝对接。”张平凯说。

2024-08-28 本报记者 吴 梦 越来越多的沧州制造企业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38679.html 1 转型升级 “上云”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