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在市区开了一家香肠店,位置在解放路和水月寺街交叉口。
这是一个“网红路口”,因为这个路口的红绿灯是爱心形状的,所以很多人把它称作“爱心路口”,并来此拍照留念。而这,也为我带来了不少客流。
如今,沧州不仅越来越漂亮,“好人之城”更是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片,所以我一直想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留意到,“爱心路口”虽然每天人来人往,但始终干净整洁,这要感谢环卫工人的辛苦付出。
环卫工作很辛苦,而这些环卫工人的年纪也都不小了,于是我便想到一个主意——在“爱心路口”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爱心午餐”。
我置办了灶具,每顿饭的预算是100多元钱,如改善伙食则提高到300元钱。
起初,很多朋友并不赞成我这样做。他们倒也不是心疼钱,而是觉得我给这么多人做饭,无形中多担了一份责任。
其实,食品安全的问题我考虑过,这很好解决——食材要新鲜,制作过程必须干净卫生。饭做熟了,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吃。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爱心午餐”便从今年7月1日开始供应。
从那天起,不管刮风下雨,“爱心午餐”从没间断过,每天都有30多位环卫工人来此领取午餐。
我每天上午10点左右开始做饭,而这时往往也是店里最忙的时候。我媳妇有别的事情要忙,以前,她上午不怎么来店里,但为了支持我做“爱心午餐”,她现在每天都早早过来,好让我腾出时间为环卫工人做饭。
7月中旬,我开始直播做饭。我原本是为了让环卫工人吃得放心,吸引更多环卫工人来领取“爱心午餐”,没想到还收获了意外之喜。
很多人通过直播知道了我的故事,纷纷献出爱心。
几名沧州籍大学生买来了矿泉水和毛巾,免费发放给环卫工人;
在市区开肉店的李兆飞送来了肉馅,和我一起为环卫工人汆丸子;
在“爱心路口”附近开店的冯峰、李涵夫妇,先后几次送来食材,给环卫工人改善伙食……
最让我感动的是立秋那天包饺子。
那天,我提前备好食材,要给环卫工人包饺子。没想到,爱心人士看到了我发的视频,不约而同地主动过来帮忙。那天我数了数,光是跟着包饺子的人就有10个。
由“爱心午餐”引出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爱心人士送食材、送现金,放下东西就走,什么信息都没留下。
有了大家的支持,我更坚定了继续下去的信心。前段时间,我联系了附近社区,开始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以及残疾人提供“爱心午餐”。
我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才让“爱心路口”成了真正的“爱心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