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产电解槽畅销欧美市场。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氢能产业乘势而上,而作为电解制氢重要设备的电解槽,面临的市场需求也水涨船高。一些企业因为生产的电解槽质量好价格优而倍受市场青睐。
“双碳”经济为企业发展提供契机,企业想要获得“双碳”经济发展的红利,必须通过技术创新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含绿量”,降低“含碳量”,从而提升企业“含金量”。
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亲水型聚苯硫醚纤维隔膜,是电解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碱性电解槽制氢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公司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拥有了核心技术。
前几年,国内电解制氢企业喜欢用国外流行的复合膜,但这种膜因为与国内的大型电解槽不适配而出现水土不服。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技术攻关,进一步研发出了高致密、亲水型低膜阻产品,克服了初代产品膜阻高、气密性差的缺点,产品性能可媲美国外同类产品,因更适合大型电解槽而广受欢迎。如今,企业的合作伙伴有大型央企,也有众多高校,年产值也在不断增长。
这项新技术,一头牵着企业的“含金量”,另一头连着生态环境需要的“含绿量”。
氢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技术的要求有目共睹,对“双碳”经济发展的贡献更为直观。而在一些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同样与“双碳”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泊头一家生产汽车模具的企业,以往为客户生产模具时,采用传统的铸造方法,既耗费电能,又浪费时间。当客户生产一款新车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车身试验,而传统的方法显然难以达到客户要求。这家企业与天津一所高校合作研发出新型高分子材料,用其制作汽车模具,不仅大幅缩短了生产用时,也降低了生产耗能。
不同的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不尽相同。有的是研发型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有的则引进外部人才,助推企业提档升级……
一些地方多举措支持企业创新,加大对绿色低碳创新技术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他们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引进高校或科研院所,搭建创新平台,或积极对接科技特派团,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激发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