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1日
第6R版:

味道

红枣的乡愁

张 伟

来菲律宾留学已经一年多了,感触颇多,尤其是在饮食上。菲律宾人酷爱米饭,这种对米饭的热情,甚至贯穿他们的一日三餐。这与我老家沧州的饮食习惯截然不同,中国北方以面食为主,品种繁多、花样迭出,馒头、包子、花卷、烧饼、饺子、面条等。单就面条来说,花样繁多,扯面、刀削面、板面、饸饹面、炸酱面、油泼面、臊子面。甚至连着吃一周面食,都不带重样的,还吃不腻。此外还有些看似“稀奇古怪”的创新,最近我爱人因课题正研究黄骅面花,那简直是面食界的艺术品,造型、图案都别具匠心。

在老家,偶尔也吃米饭,但绝不如南方如此之甚,更不像菲律宾这样吃了上顿连着下顿的频繁。北方人吃米饭,只是偶尔调剂下口味,或实在不知道吃啥了,或是纯为了图个省事。焖大米饭,简单省时不费事,不像面食工序那么复杂、手艺要求那么高,抓几把米,扔锅里,焖一会儿就好。在老家吃的米,多产自于东北,虽然稻香浓郁,但还是少了些面食的仪式感。在老家,若是去饭店吃饭,只有两种情况,才会点米饭当主食。一是赶时间,想填饱肚子快点走人,就会点米饭吃,上饭的速度快,把饭盛好即上桌,不像面食得现做;二是想给请客的东家省些钱,也会点米饭作主食,经济实惠,一碗米饭两元钱,配着菜肴正好下饭。

在我的家乡,自己在家蒸米饭的时候,还有个异于别地的特点。就是往大米饭里放几颗枣一起蒸熟,枣是最具家乡特色的金丝红小枣。这红枣大米饭蒸出来,既有稻米香,又有甘枣甜,相得益彰。色彩搭配也好看,米白枣红,既有大米的纯白,又有小枣的深红,好似佳人的烈焰红唇,别提多美了。这红枣是米饭的画龙点睛之笔,没有红枣的米饭没有灵性。纯大米饭,只是充饥,吃饱而已,而米饭配上红枣,那就是食物的修饰、生活的点缀。

沧州,特产枣、盛产枣,自古被称之金丝小枣之乡。在沧州,枣分为两类,一是运河水系灌溉的金丝小枣;二是渤海湾海水倒灌的盐碱地上所产的冬枣。金丝小枣,刚采摘下来,在未晾晒之前,甜脆爽口,不管大人小孩,吃小枣都是三口一个,为“品”字,第一口枣的一半;第二口,吐枣核;第三口另一半。小枣糖分高,晒干之后,对半捏开,可见几缕拔丝,这丝呈金黄色,且“枣”断丝连,拉至两三寸不断,故得金丝小枣的美名,十分贴切。沧州的小枣,因悠悠大运河水的灌溉,尤为甘甜。而冬枣又是另一个品种,以黄骅冬枣最为有名,枣的个头大、几近乒乓球大小,一斑红,一片青,红青相间各半,如迷你小苹果一样,口感爽脆,让人欲罢不能。

再说回大米饭,老家蒸米饭用的枣是金丝小枣。老家吃米饭的标配,就是白米饭配红枣,孩子们喜欢吃大米饭,就是喜欢吃米饭中的甜枣。大人盛米饭时,盛几勺米饭,就配几颗枣;孩子们吃米饭,也有意思,扒拉几口米饭,吃口枣,再扒拉米饭,再吃口枣,以此往复。

来到距离老家几千公里之遥的菲律宾留学,天天和大米打交道,一天三顿米饭。米质很一般,这倒无所谓,最关键的是少了红枣的陪伴,米饭仿佛少了灵魂,着实差点意思。转遍了当地的大小市场,竟然找不到一颗红枣;问遍导师和同学,压根儿没见过红枣,更甭说尝过了;即使在Lazada(类似于国内淘宝),也难觅红枣的踪迹。想来自己是幸运的,枣的甘甜,当地人不知其味,只有我能体会到那烙印在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

留学当地的米饭,没有红枣的滋润,更没有家乡味道。缺少红枣的米饭,没有灵魂;缺少红枣的米饭,仅是充饥;缺少红枣的米饭,是满满的乡愁。枣的英文是Chinese date,字面意思还可以理解为,中国日期,归国日期。你看“枣”这个单词,是多么有灵性!“枣”知道,“枣”想你,“枣”点学成,“枣”点回家,枣乡在等你。

此时此刻,又到饭点了,又要去干饭了,又要去干那味如嚼蜡的米饭去了。在顿顿米饭中,少了红枣,却多了无尽的乡思!

2024-09-11 味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0296.html 1 红枣的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