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8日
第06版:06

新大运河散文

运河船歌

张国中

张国中,南皮人,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华文学》等国内外200余家报刊发表散文近千篇,出版散文集《永远的向日葵》等。

“一条古老的大运河哟/曲曲弯弯从俺家门前流过/南来北往的船儿哟/已经唱了百年千年的歌……”

悠长的京杭大运河,流水汤汤,它从春秋吴王夫差开挖邗沟的岁月尘烟里走来;舟楫欸乃,它从轻吟浅唱的波涛中走来;它犹如一条巨龙,摇头摆尾舞动而来,杭州是头,通州是尾。而沧州,大运河穿城而过,就像一条脊椎骨,维系着沧州的五脏六腑。往事越千年,大运河一直流淌在沧州人的心头。

岁月静好,长河安澜。大运河映照出蓝天白云,也映照出岸边杨柳依依。每当晨曦初露,或是夕阳西下,一艘艘商船客船,便在这如画的景致中缓缓穿行,留下一串串悠扬的船歌:“年年岁岁的运河哟/日夜从俺家门前淌过/来来往往的船儿哟,载着俺的梦在不停地诉说……”

曾几何时,大运河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搅起满河恶浪,冲垮堤坝,给两岸百姓造成伤害。但这些困难根本吓不住聪明智慧的人。他们用糯米汤与灰土搅拌、夯实,筑成赫赫有名的谢家坝,就像一堵铜墙铁壁,拦住了曾经恣肆的运河水,让它驯服地牢牢地被人们牵着鼻子走。

我不知道整条大运河上,还有没有谢家坝这样的智慧之作,但在沧州段运河,谢家坝无疑是唯一的存在。因了它的存在,两岸百姓才有了安全祥和的生活。谢家坝作为大运河申遗成功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走进了《世界遗产名录》。而曾经来来往往的船们,也会悠然地南下北上,从那岁月深处船上汉子们吼唱的粗犷的船歌,就能听出他们的心境。

我喜欢听运河船歌。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走进大运河东岸的一个村子,访问了一位老船家。老人已经101岁了,瘦瘦的,雪白的胡子也瘦成稀疏的一缕。眼窝深陷,却极有精神。他年轻时在运河上打渔,也摆渡过往行人,他会不少船歌。这船歌,有南方调,有北方曲,老人精神一抖,就唱了起来,声音高亢而沧桑,透着一股生命的力量。

老人眼里放光,从老人的眼神里,我仿佛看到年轻时的他:英俊潇洒,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老人狡黠地一笑说:“当船工苦,当纤夫的最苦,也最嘎坏,夏日里往往只穿裤头拉纤,为的是凉快些,也省衣服。假如过往船上有年轻妇人,纤夫们会吼唱得更卖力气。”说完这些,老人笑着说:“俗话说,河筒子里没好人,是有道理的。上得岸来,他们就立马变得安分起来了。”

“长水悠悠哟,远去了吴王金戈/桨声激荡起哟,隋唐岁月的清波/元明清的一叶扁舟哟/摇进了俺家门前的大运河……”

老人又唱起了运河船歌。我认为,这是一首关于勤劳与希望的歌,曲调来自于民间,歌词很可能由某位有文化的船客进行了再创作。透过时间的烟尘,我仿佛看到当年纤夫们挥汗如雨,用坚实的臂膀拉着纤绳,身影在晨光和暮色中拉长,仿佛与这运河融为一体。

他们的脚步沉重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在大地律动的节拍上,奏响一曲力与美的赞歌。他们黑黝黝的脊梁上,散发着汗水的白光。汗水滴落在脚下的黄土上,似乎有噗噗的声响,那是他们与大运河相濡以沫的方式,也是他们对清苦而艰辛的纤夫生活最真挚的表达。

我喜欢运河船歌,因为它们是一首首关于梦想与追求的歌。百岁老船工的话语,给我刻画出了这样一幅画面:船工们用自己的双手,划动着生活的桨,向着未知的远方进发。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那是一种无畏的勇气,也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无论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每个人怀揣着一个梦想,就是自己经历千辛万苦,也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这个梦想,在大运河的波涛上,飘来荡去传给一代代人,传了几百年、上千年。

“我的心里有一支歌哟/唱唱世间人想人真是最难过……”这是一首关于爱与情感的歌。在漫长的航行中,船工们与运河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道弯折。他们知道何时风起浪涌、何时水平如镜。他们与运河相依相偎,与运河涛声相互倾诉。

运河船歌并非总是那么欢快悠扬。有时候,它也会变得低沉哀伤。当年,那位百岁老船工幽幽地给我们唱着运河船歌、说着运河故事时的表情,至今仍历历在目。我能想到,当夜幕降临,船工们围坐在甲板上,望着满天的星斗,心中会涌起一股怎样的思乡之情。他们想念远方的亲人,想念那个曾经给予他们温暖和欢乐的家。此时,他们的歌声会变得柔和而缠绵,仿佛是在与星星对话,诉说着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在运河上,南腔北调的歌声、笑声、谈话声,不绝于耳。他们大口喝着热辣辣的烧酒,扯着嗓子猜拳行令,打发运河上的时光。这一切,都化作运河的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传递着独属她的信息。每每与大运河亲密接触,我的耳畔就会隐隐萦绕着老船工唱起的运河船歌。仿佛每一朵浪花、每一圈儿涟漪,都飘荡着南北往来的人们的歌声、笑声、说话声,抑或猜拳行令声。这或许来自于运河船歌的幻化吧。

都说沧州是大运河上漂来的城市。在青县,有一个红木小镇,他们也自豪地坚称,自己的小镇就是在大运河上漂来的。这些我都相信。千百年来,经大运河北上京都,皇家使用的所有物品、石料,都是经过这里运过去的。船上的货物五花八门,它们随船来到这方运河怀抱中,停泊休憩,最后抵达京都。运河畔的红木小镇,生得逢时,远近闻名,无疑沾了大运河与时代的光。

无论运河船歌如何变幻,都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魅力。那是一种来自生活的真实与质朴,也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纯净与高尚。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也不需要复杂的旋律来烘托,它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去聆听、去传唱。

“春风吹开了哟/运河边上千万朵花/俺家的好日子哟/就在这千万层波……”随着时代变迁,北方的大运河失去了航运功能,运河船歌也随之远去。曾经热闹繁忙的大运河,变得冷清而荒凉。

近年来,大运河华丽转身,悄然发生了变化。她走进了《世界遗产名录》,她全线通了水,她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运河的美丽与魅力。运河船歌作为民间艺术瑰宝,会穿越时空的隧道,将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深沉的情感,永远地镌刻在喜欢它的人们心中。每每听到这歌声,我就会找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安详,更会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2024-09-18 新大运河散文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40658.html 1 运河船歌 /enpproperty-->